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云门诸兰若
——陆游
花过木阴合,溪云生暮凉。
牛行响白水,鹭下点青秧。
古寺宛如昔,稚松森已行。
耆年不下榻,童子为烧香。
白话文翻译:
当花影与树阴相交时,溪水的云雾带来了傍晚的凉意。
牛在白色的水边走动,发出声响;白鹭则飞下来,轻轻点在青秧上。
古老的寺庙依然如昔,幼小的松树已经长高。
年迈的僧人不再下榻,只有小童在为寺庙烧香。
注释:
- 游云门:云门寺,陆游游览的地方。
- 诸兰若:指多处兰若,意指寺庙或静谧之所。
- 木阴合:树木的阴影交汇,形容环境幽静。
- 溪云:指溪水上方的云气,形容傍晚的美景。
- 牛行响白水:牛在白色的水边走,发出声音,描绘了乡村的宁静。
- 鹭下点青秧:白鹭飞下去轻轻点在青色的秧苗上,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古寺宛如昔:古老的寺庙依旧如往昔,表明岁月的流逝。
- 稚松森已行:幼小的松树已经长高,象征着时间的推移。
- 耆年不下榻:年迈的僧人不再休息在客房,暗示他在寺庙中生活已久。
- 童子为烧香:小僧正在为寺庙烧香,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宗教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卧游,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国家的兴亡,作品以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诗风清新自然,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表现了他游览云门寺时的所见所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佛教文化的尊重。诗中描绘的场景,展现出一个安静、和谐的环境,反映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游云门诸兰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静谧的自然环境与深邃的宗教氛围。第一句“花过木阴合,溪云生暮凉”,以花与木的结合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场景,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觉。接下来的“牛行响白水,鹭下点青秧”,则将乡村的宁静与恬淡展现得淋漓尽致,牛的行走与鹭的轻盈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在诗的后半部分,“古寺宛如昔,稚松森已行”,诗人通过对古寺与松树的描写,表达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古寺依旧矗立,但周围的松树却已成长,象征着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不变与改变的辩证关系。最后一句“耆年不下榻,童子为烧香”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宗教氛围,年长的僧人和年轻的童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对宗教信仰的坚守与传承。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陆游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变迁的思考,体现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也反映了其一生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过木阴合:描绘出花影与树影交错的自然景象,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溪云生暮凉:溪水上方的云气带来傍晚的凉爽,暗示时间的推移。
- 牛行响白水:牛在水边的行走声,展现出田园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 鹭下点青秧:白鹭轻轻落在青秧上,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的和谐美。
- 古寺宛如昔:古老的寺庙依旧如往昔,表现对历史的回望。
- 稚松森已行:幼小的松树已长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成长。
- 耆年不下榻:年迈的僧人不再休息,暗示他长期居住于此。
- 童子为烧香:小童在为寺庙烧香,展现出宁静的宗教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无明显比喻,但通过生动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
- 拟人:诗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牛和鹭,都赋予了生命与情感。
- 对仗:在句式上呈现出对称美,如“牛行响白水,鹭下点青秧”。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宗教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木阴:代表庇护与安宁。
- 溪云:自然的变化与流动,象征时间。
- 牛:象征朴实与勤劳。
- 鹭:象征优雅与灵动。
- 古寺: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
- 稚松:生命的成长与希望。
- 童子:年轻一代的传承与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
“牛行响白水”中的“响”主要指什么?
A. 牛的叫声
B. 牛的行动声
C. 水流的声音
D. 风声 -
诗中描写的“古寺”象征什么?
A. 富贵
B. 变迁
C. 永恒
D. 迷茫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江雪》——柳宗元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陆游的《游云门诸兰若》与王维的《山中杂诗》都是描绘自然与人文的诗作。陆游的诗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加侧重于自然的孤寂与内心的感悟。两者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陆游更为安宁,王维则更显孤独。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诗三百首》
- 现代诗词鉴赏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