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起消摇园中因登山麓薄暮乃归》
时间: 2025-01-11 21:54: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午睡起消摇园中因登山麓薄暮乃归》 ——陆游
老病攻百骸,徽纆困束缚。 颓然一熟睡,如获万金药。 窗明竹影乱,林暖鸟声乐。 灰深香欲上,火活汤正作。 毫瓯羞茗荈,铜洗供盥濯。 整巾出庭户,曳杖历岩壑。 遥岑见木杪,细水啮篱脚。 踟躇遂忘归,清啸送日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午后在摇曳的园中小憩后,登山归来的情景。诗人感叹年老多病,身体羸弱,仿佛被束缚住。经过一场酣然入睡,醒来后如同得到了无价的良药。窗外阳光明媚,竹影摇曳,树林温暖,鸟鸣悦耳。炉火正旺,香气四溢,泡茶的水已烧开。诗人整好衣巾,走出庭院,拄着杖子漫步于山岩溪谷。远处的山峰隐约可见,细流轻轻啮过篱笆脚边。诗人犹豫不决,竟忘了回家,听着清脆的啸声,任凭日落西沉。
注释:
- 徽纆:指束缚身体的绳带,形容身体的虚弱。
- 万金药:比喻极为珍贵的良药。
- 毫瓯:指茶杯,形容茶的精致。
- 铜洗:指用于洗手的铜器,古代常用于洗净双手。
- 踟躇:指犹豫不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创作大量诗词,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时事。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寄情于山水之间,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午后小憩之后的心境。诗的开头以“老病攻百骸”开篇,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身体虚弱的无奈与感慨,展现了年老的惆怅。然而,随后的描写转向了清新的自然景象,窗明竹影、林暖鸟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此时的他似乎忘却了身心的疲惫,沉浸在自然的美好之中。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如沏茶的火、洗手的铜器,展现了诗人恬淡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徘徊于山间,清啸送日落,表现了他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融入。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思,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病攻百骸:年老多病,身体虚弱,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 徽纆困束缚:形容被病痛束缚,无法自如行动。
- 颓然一熟睡:在疲惫中沉沉入睡,似乎得到了一种解脱。
- 如获万金药:比喻睡醒后如同得到珍贵的药物,精神焕发。
- 窗明竹影乱:窗外光线明亮,竹影摇曳,描绘出清新的自然景象。
- 林暖鸟声乐:树林中温暖的阳光和鸟鸣声愉悦心情。
- 灰深香欲上:炉火正旺,香气四溢,让人感到舒适。
- 火活汤正作:茶水正在煮沸,生活的温暖与宁静。
- 毫瓯羞茗荈:形容茶杯娇小精致,表现生活的细腻。
- 铜洗供盥濯:用铜器洗手,体现生活的讲究。
- 整巾出庭户:整好衣巾,准备出门,表现一种从容。
- 曳杖历岩壑:拄着拐杖,漫步于山岩溪谷,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
- 遥岑见木杪:远处山峰的轮廓,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细水啮篱脚:细流轻啮篱笆,展现一种静谧的生活场景。
- 踟躇遂忘归:徘徊不决,竟忘了回家,表现对自然的沉醉。
- 清啸送日落:听着清脆的啸声,伴着日落,寓意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午睡比作“万金药”,突出其珍贵之感。
- 拟人:如“细水啮篱脚”,赋予自然以人的行为,增强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手法,增强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全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生命的哲思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即使在病痛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与美好。
意象分析:
- 老病: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竹影、鸟声:代表自然的清新与生命的活力,给予人宁静与愉悦。
- 火、汤、茶:象征生活的温暖与细腻,体现诗人的生活态度。
- 岩壑、流水:展现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的闲适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A. 通过描写生活细节
- B. 通过抒发悲伤
- C. 通过议论国家大事
-
诗中提到“踟躇遂忘归”是什么意思?
- A. 忘记回家的路
- B. 迷失方向
- C. 沉浸在美好的自然中
-
“如获万金药”比喻的意思是?
- A. 睡醒后感到珍贵
- B. 得到无价的良药
- C. 对人生的感悟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
- 杜甫《登高》: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王维:陆游的《午睡起消摇园中因登山麓薄暮乃归》更多表现个人的生活细节与感受,而王维的诗则更强调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二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诗词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