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老僧
作者: 杜荀鹤
童子为僧今白首,
暗锄心地种闲情。
时将旧衲添新线,
披坐披行过一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年轻人如今已白发苍苍,成为了僧侣。他在内心深处默默耕耘着闲情雅致的情感。时光流逝,他在旧袈裟上缝补着新的线,陪伴着他度过了一生的岁月。
注释
字词注释
- 童子:年轻人,初入寺庙的僧侣。
- 白首:白发,象征着年老。
- 暗锄:默默耕耘,隐喻内心的修行。
- 心地:内心的情感世界。
- 闲情:闲适的情感、心境。
- 衲:僧袍,僧侣的服装。
- 新线:新的线,指修补袈裟的线。
- 披坐披行:意指坐着和走动,形容一种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童子为僧”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成长的感慨,古代的僧侣往往从小就入寺,经历了漫长的修行生活。诗中提到的“心地种闲情”,反映了修行者内心的追求与宁静,常见于道教和佛教文化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50-933),唐代诗人,字子美,号荀鹤,晚年隐居于山林,作品多描绘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荀鹤晚年之时,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和修行生活的感怀,表现了对生命的反思与释然。
诗歌鉴赏
《赠老僧》是杜荀鹤对一位老僧的深情寄托,诗中通过对老僧一生的描绘,展现了修行者平淡而充实的生活。首句“童子为僧今白首”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感慨。接下来的“暗锄心地种闲情”则转而强调老僧内心的修行与追求,尽管外表苍老,但内心依然在默默耕耘着心灵的田地,体现出一种宁静的智慧。
后两句“时将旧衲添新线,披坐披行过一生”则描绘了老僧生活的细节,修补袈裟的动作象征着在生活中不断修正和自我完善。这不仅是对生活的适应,也是对内心信仰的坚守。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抒发了对生活、时间和自我修行的感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童子为僧今白首:年轻时成为僧侣,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暗含时间的无情。
- 暗锄心地种闲情:在内心深处默默耕耘着一种宁静的情感,表示对内在修行的追求。
- 时将旧衲添新线:在旧袈裟上缝补新线,象征着修行者在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历程。
- 披坐披行过一生:无论是坐着还是走动,都是在平淡中度过一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地”比作耕耘的田地,形象地表达内心修行的过程。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了对称的美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老僧一生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内心修行的追求,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童子:象征年轻与初出茅庐。
- 白首:象征苍老与人生的阅历。
- 闲情: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 旧衲:象征过去的经历与修行的历程。
文化内涵
诗中的形象和意象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修行生活的尊重,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童子为僧今白首”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老僧的智慧
B. 时间的流逝
C. 对生活的热爱 -
填空题:诗中提到“暗锄心地种__”。
-
判断题:诗中的“旧衲”象征着老僧的一生经历。 (对/错)
答案
- B
- 闲情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 《题临安邸》(林升)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强调了社会的苦难与个人的无奈。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杜荀鹤的隐逸精神相似,但更侧重于自然之美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杜荀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