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次韵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6:09:4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咏梅次韵二首 其二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原文展示:
天与孤标不受尘,生憎桃李斗芳新。
诗成名下无虚士,花在身边当丽人。
只恐素英欺白发,试烦纤手插乌巾。
风流今代神仙尉,管得河阳县里春。
白话文翻译:
天赋予我独特的气质,不受尘世的污染,
我生来就厌恶桃李树争芳斗艳的样子。
我的诗作完成后,名下没有虚假的人,
身边的花朵就像身边的美人一样。
只怕那素白的梅花会让我这个白发苍苍的人感到羞愧,
我试着恳请纤细的手来插上乌巾。
如今的风流人物宛如神仙,
他们都在河阳县享受着春天的美好。
注释:
- 孤标:指独特的标志、气质。
- 桃李:指桃树和李树,象征争艳的花朵,常用来比喻年轻貌美的人。
- 虚士:指名声不实的人。
- 素英:指白色的梅花。
- 乌巾:古代男子用的黑色头巾。
- 神仙尉:指今时的风流人物,象征品位高雅的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孝祥,字子容,号晚晴居士,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张孝祥对梅花的赞美,反映了他对自身气质的肯定,表达了对桃李争艳的厌恶,强调梅花的高洁和独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哲学。开头两句通过对比,表现了梅花的孤傲与桃李的繁华,诗人选择梅花,代表了他对品位与气质的追求。诗中提到“诗成名下无虚士”,强调了诗人的才华与真实,表明他不屑于与虚伪之人同流合污。接着,诗人自谦地提到“白发”,暗示了对自身老去的感慨,同时对梅花的“素英”感到一丝羞愧,体现了对美与青春的向往。最后两句则描绘了当代风流人物如神仙般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仿佛在追忆或渴望一种理想的春天。整首诗不仅表现了对梅花的赞美,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理想与岁月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与孤标不受尘”:诗人认为自己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且不受世俗的影响。
- “生憎桃李斗芳新”:他厌恶那些争奇斗艳的桃李花。
- “诗成名下无虚士”:他所写的诗作不容许有虚假的名声。
- “花在身边当丽人”:身边的花像美人一样美丽。
- “只恐素英欺白发”:担心梅花的美丽会让自己这个白发人感到羞愧。
- “试烦纤手插乌巾”:请求他人帮忙插上乌巾,表现出对年轻的渴望。
- “风流今代神仙尉”:如今的风流人物宛如神仙。
- “管得河阳县里春”:在河阳县的春天里,人人都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梅花与桃李的对比,突出了梅花的高洁与独特。
- 拟人:将梅花比作美人,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比喻:用“乌巾”象征青春与活力。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梅花的独特气质和品位,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岁月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高洁、孤傲的品格。
- 桃李:象征繁华与浮华的表象。
- 白发:象征衰老与对青春的怀念。
- 乌巾:象征青春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李”象征什么? A. 高洁的品格
B. 浮华的表象
C. 诗人的孤独
D. 自然的美丽 -
“只恐素英欺白发”中的“素英”指的是哪种花? A. 桃花
B. 李花
C. 梅花
D. 杏花 -
“风流今代神仙尉”中,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名声
B. 自由
C. 理想生活
D. 财富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清照的《如梦令》、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诗词对比:
- 《如梦令》:李清照的作品同样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探讨青春与美。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则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展现出不同风格的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朱自华:《宋代诗人研究》
-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诗三百首》
- 现代诗词选读,了解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