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夜
脱叶争辞木,寒云巧护霜。
羁游少驩乐,短景极匆忙。
吟苦虫催织,鸣哀雁断行。
幽怀谁晤语,惆怅此灯光。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夜晚,树木上的叶子纷纷落下,寒云巧妙地遮挡着霜雪。身处他乡,少有欢愉,短暂的日光显得极为匆忙。听那悲苦的虫鸣在催促着织布,哀鸣的雁阵已经飞走。幽静的心情,谁能与我倾诉,只有这微弱的灯光伴随我,令人惆怅。
注释
- 脱叶:指树叶脱落,表现出寒冬的景象。
- 争辞:争相离去,形容落叶的情况。
- 寒云:寒冷的云朵,象征着冬天的气息。
- 羁游:身在他乡,限制了游玩的乐趣。
- 短景:短暂的光景,指白天的时间短。
- 吟苦虫:吟唱的虫子,表现了虫子的悲鸣。
- 鸣哀雁:哀鸣的雁,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 幽怀:内心幽静的情感。
- 晤语:倾诉的对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以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著称,作品数量众多,题材广泛,尤其以诗歌和散文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经历了多次的政治挫折与人生的沉浮,内心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离愁别绪的感慨。诗中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寒夜》是一首充满了孤独与惆怅的诗作。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失落与感慨。开头两句以“脱叶争辞木”和“寒云巧护霜”描绘出寒冬的严酷,落叶意味着生命的逝去,而寒云则象征着压抑的心情。接下来的“羁游少欢乐,短景极匆忙”展现了诗人身处他乡的孤独与时间的流逝,令人感到生活的短暂与无常。
在诗的后半部分,虫鸣和雁声的描写更是增添了悲凉的气氛,“吟苦虫催织”与“鸣哀雁断行”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无情与孤独。最后一句“幽怀谁晤语,惆怅此灯光”则是对内心深处情感的直接表达,暗示了人们在孤独中对倾诉的渴望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寒冷的夜晚与细腻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诗人深切的孤独感与对生命的思考得以传达,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脱叶争辞木:树叶纷纷落下,显示出冬天的萧索。
- 寒云巧护霜:寒冷的云朵巧妙地遮挡着霜雪,暗示着寒冬的来临。
- 羁游少欢乐:身在他乡,快乐的时光少之又少,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 短景极匆忙:白天短暂而匆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吟苦虫催织:虫鸣声催促着织布,传达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 鸣哀雁断行:雁阵哀鸣并已飞离,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 幽怀谁晤语:内心的幽静,谁能交流倾诉。
- 惆怅此灯光:微弱的灯光伴随,令人感到惆怅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现象比喻内心的孤独。
- 拟人:虫与雁皆赋予情感,表现自然的无情。
- 对仗:如“羁游少欢乐,短景极匆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孤独,反映了他在寒冷的夜晚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深邃的抒情意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脱叶:象征生命的逝去。
- 寒云:象征内心的压抑。
- 虫鸣:象征孤独与悲伤。
- 雁声:象征别离与思念。
- 灯光:象征希望与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脱叶争辞木”意为: A. 树木竞争
B. 叶子纷纷落下
C. 叶子争先恐后 -
诗人通过“鸣哀雁断行”表达了: A. 逗留在此
B. 离别的悲伤
C. 欢快的心情 -
诗中“幽怀谁晤语”意指: A. 有很多朋友
B. 没有人倾诉
C. 交流畅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但陆游的《寒夜》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自然的呼应,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亲情的思念与社会的关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深厚情感与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