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其三》
时间: 2025-01-26 04:35: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云一隔两相忘,雁去剩苍茫。
残篱草长湮红萼,也人瘦憔悴西厢。
昨夜愁听萧雨,声声滴断柔肠。
轻寒不许梦黄粱,无那泪成行。
晓来检点芦花枕,泪痕湿淡了脂香。
嗔道闲愁怎剪?无人替画梅妆。
白话文翻译:
水云隔断了彼此的思念,孤雁飞去只留下苍茫的景象。
残破的篱笆旁,杂草丛生,红花也被湮没,愁苦的人在西厢显得憔悴。
昨夜听着雨声,愁苦的心情如同雨滴般断肠。
微寒的天气不让我做甜美的梦,泪水在脸上成行。
清晨醒来整理芦花枕头,泪痕湿润了香粉。
我埋怨这无尽的闲愁该如何剪断?无人能来为我描画梅花妆容。
注释:
- 水云:指水面与云彩,象征隔离。
- 苍茫:形容景色空旷而模糊。
- 残篱:破旧的篱笆,象征凋零的时光。
- 萧雨:细雨,给人愁苦的感觉。
- 黄粱:指美梦,出自“黄粱美梦”的典故。
- 脂香:指香粉的气味。
- 梅妆:比喻美丽的妆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荣江是当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这首《风入松 其三》创作于诗人经历人生低潮时期,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孤独的无奈感受。在社会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愈加深沉。
诗歌鉴赏:
《风入松 其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愁别绪和孤独的情感。首句“水云一隔两相忘”即点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隔阂,水与云的映衬,似乎在诉说着人与人之间的隔离。接下来的“雁去剩苍茫”,孤雁的飞去更是加重了这份孤独感与苍凉的意境。
诗中的意象丰富,残篱、杂草、红萼,无不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失落。在“昨夜愁听萧雨”一句中,雨声成为了诗人愁苦的伴侣,声声滴落仿佛在撕扯着他的心弦。诗人将“黄粱”作为梦的象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无奈,轻寒天气更是让人无法安然入梦,泪水如行,体现了内心的苦楚。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之间渗透着浓厚的孤独感与愁苦,最终以“无人替画梅妆”结尾,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却又无从实现的无奈,留下读者深深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云一隔两相忘:水与云隔断了彼此的联系,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 雁去剩苍茫:孤雁飞去,留下空旷的景象,暗示孤独与失落。
- 残篱草长湮红萼:破旧的篱笆旁,杂草丛生,红花被掩埋,映射了时光的流逝与衰败。
- 也人瘦憔悴西厢:人因愁苦而消瘦,映照出人的内心世界。
- 昨夜愁听萧雨:昨夜的雨声伴随着愁苦,充满了情感的共鸣。
- 声声滴断柔肠:雨声如同撕裂心肠,表达了极度的痛苦。
- 轻寒不许梦黄粱:微寒的天气让人无法沉浸于美梦之中。
- 无那泪成行:泪水成行,显示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
- 晓来检点芦花枕:清晨起床,整理芦花枕头,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不如意。
- 泪痕湿淡了脂香:泪水湿润了香粉,暗示了美好事物因悲伤而失色。
- 嗔道闲愁怎剪:抱怨无尽的愁苦难以剪断。
- 无人替画梅妆:无人能为我妆点美丽,表达了对温暖的渴望和孤独的绝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云、雁、残篱等意象比作内心的孤独。
- 对仗:如“声声滴断柔肠”中声与肠的对仗,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拟人:赋予雨声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感染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孤独、愁苦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无奈,展现了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 水云:象征隔离与孤独。
- 苍茫:表达空旷与无助。
- 残篱、草长:象征衰败与时光流逝。
- 萧雨:传达愁苦与思念。
- 黄粱:比喻美梦与希望。
- 泪痕:象征痛苦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云一隔两相忘”中的“水云”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隔离
- C. 友谊
-
“昨夜愁听萧雨”中的“萧雨”指的是什么?
- A. 雨声
- B. 风声
- C. 书声
-
诗中提到的“黄粱”代表什么?
- A. 真实的梦
- B. 美好的幻想
- C. 失落的回忆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梅花落》
诗词对比: 对比崔荣江的《风入松 其三》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失落的感慨,但崔荣江的作品更加注重自然意象的营造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柔情与细腻。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鉴赏》
- 《中国古诗词大观》
- 《当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