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平韵十七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4:27: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帘吹过柳梢风,卷起是愁浓。一番检点相思赋,笺头字剩是朦胧。往日春光难驻,无端人去楼空。心门藉此半屏封。对镜懒描红。不听帘外莺儿语,怕招惹湿了双瞳。人去天涯驿路,何时执手江东。
白话文翻译:
一阵风吹动着窗帘,柳梢的风携带着浓浓的愁绪。经过一番思考,相思的情感在纸上写下的字迹依旧模糊。往日的春光再也无法留驻,无缘无故地人已走,楼阁也变得空空荡荡。心门因此只得半掩。对着镜子懒得再描红妆。听不见窗外黄莺的啼唱,生怕一不小心湿了双眼。人已远去,天涯的旅路,不知何时才能再次手挽手走在江东。
注释:
- 湘帘:指用湘绣制成的帘子,象征着江南水乡的柔美与忧愁。
- 柳梢:柳树的枝条,常常与春天、柔情相关联。
- 愁浓:愁苦的情感非常深重。
- 相思赋:指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文。
- 笺头字:信笺上所写的字,代表思念的留言。
- 无端:无缘无故。
- 心门藉此半屏封:心灵的门被这份愁苦所封闭,半掩的状态象征着不愿面对的情感。
- 执手江东:指与心爱的人在江东地区牵手同行,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风入松》系列是崔荣江在感情经历与时代变迁中产生的思考,尤其是在对爱情和人生的追忆中,诗中渗透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微妙的情感状态,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开篇的“湘帘”和“柳梢风”便带出了江南的柔美意象,与随之而来的“愁浓”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愁苦而又美丽的氛围。诗中“往日春光难驻”的感叹,反映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特别是“心门藉此半屏封”,诗人用“半屏”的意象表达出内心的犹豫和不愿面对的情感,似乎在说:即使心中充满思念,也不愿轻易打开那扇心门。
接下来,诗人对镜而坐,却懒于打扮,显示出一种冷漠和无力感。窗外黄莺的鸣唱本该是春天的美好象征,但在此刻却成了令人烦恼的声音,生怕这清脆的声音会招致更深的忧愁。最后一句“何时执手江东”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既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渴望,又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仿佛在呼唤着某个心爱的人归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湘帘吹过柳梢风:描绘了江南春日的柔和景象,暗示着情感的流动。
- 卷起是愁浓:风卷起的不仅是帘子,还有深沉的思绪与愁苦。
- 一番检点相思赋:经过思考,反复检视内心的相思之情。
- 笺头字剩是朦胧:写下的字迹模糊,象征着情感的不清晰和含糊。
- 往日春光难驻:春光易逝,难以再现,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无端人去楼空:无缘无故的失去,让原本热闹的楼阁变得空荡荡。
- 心门藉此半屏封:内心被愁苦封闭,象征着情感的压抑与无奈。
- 对镜懒描红:面对镜子却不愿打扮,反映出一种消沉的状态。
- 不听帘外莺儿语:刻意避开外界的美好声音,显示出内心的烦闷。
- 怕招惹湿了双瞳:担心情感的宣泄会导致眼泪流下。
- 人去天涯驿路:人已远去,旅途遥远,暗示着孤独感。
- 何时执手江东:渴望再次相聚的情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确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如“莺儿语”),赋予其情感。
- 对仗:诗中对句的工整,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淡淡的忧伤为基调,表露了对逝去爱情的追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奈,展现出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帘:象征着温柔和美好的江南情感。
- 柳梢:春天的代表,象征着生命与青春。
- 红妆:体现女性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莺儿:代表春天的声音与生命的活力,与诗人的愁苦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湘帘”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伤感的情绪
- C. 生活的美好
- D. 自然的声音
-
诗中提到的“人去楼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忧伤
- D. 期待
-
“何时执手江东”主要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 A. 失落和无奈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渴望,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对爱情失落的感慨,情感深邃而富有韵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诗人研究著作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