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平韵十七首 其十》

时间: 2025-01-26 05:35:33

红蕖碧叶曲阑干,风细起微澜。

澄明一带湾如月,香浓处,醉了舟船。

小橹浮波罢唱,静听喁喁花言。

看花也惹意萧然,不是那时莲。

那时小蕊刚刚好,人相似,楚楚怜怜。

可恨当年时短,不曾仔细相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蕖碧叶曲阑干,
风细起微澜。
澄明一带湾如月,
香浓处,醉了舟船。
小橹浮波罢唱,
静听喁喁花言。
看花也惹意萧然,不是那时莲。
那时小蕊刚刚好,人相似,楚楚怜怜。
可恨当年时短,不曾仔细相看。

白话文翻译:

红色的荷花和碧绿的荷叶交错在曲折的栏杆上,微风轻轻吹起水面涟漪。清澈的水面如同弯月,香气浓郁的地方,船只仿佛都醉了。小船轻轻划过水面,停止了歌唱,静静地听着花儿低语。看着花儿,心中也不免生出几分惆怅,似乎不是那时的莲花。那时的小蕊恰到好处,仿佛人与花都显得楚楚动人。可恨当年时光短暂,未曾仔细欣赏。

注释:

  • 红蕖:红色的荷花。
  • 碧叶:碧绿的荷叶。
  • 曲阑干:弯曲的栏杆。
  • 微澜:细微的涟漪。
  • 澄明:清澈明亮。
  • 如月:像弯月一样。
  • 香浓:香气浓郁。
  • 喁喁:低声细语。
  • 萧然:萧条、寂寞的样子。
  • 楚楚怜怜:形容娇嫩可爱。
  • 可恨:令人遗憾、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是当代中国诗人,创作风格多样,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他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创作背景:

该首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夏日,作者在湖边观赏荷花,感受到时光流逝与青春的短暂,因而生发出对过往的追忆与感慨。

诗歌鉴赏:

《风入松 平韵十七首 其十》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现了诗人对青春与爱情的回忆与惆怅。开篇以“红蕖碧叶曲阑干”描绘了一个清新生动的荷花池景象,红色的荷花和碧绿的荷叶形成鲜明对比,带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接着描写微风起处,水面荡起涟漪,寓意着时光的流动和生命的变化。

在“澄明一带湾如月”中,诗人将清澈的水面比作弯月,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香气浓郁的地方让人不禁沉醉,仿佛在梦中徜徉。小船的停驻与低语的花瓣,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同时也让诗人感受到一丝惆怅。

最后几句“可恨当年时短,不曾仔细相看”更是升华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遗憾。诗人的细腻情感和对青春的眷恋,使整首诗充满了哀愁,却又不失柔美,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蕖碧叶曲阑干:描绘了荷花和荷叶的美丽景象,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 风细起微澜:微风吹起小波浪,暗示时光流逝的无声。
  • 澄明一带湾如月:清澈的水面如月亮一般,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香浓处,醉了舟船:香气四溢,让人沉醉。
  • 小橹浮波罢唱:小船停止了划动,寓意着静谧。
  • 静听喁喁花言:倾听花儿的低语,表现出与自然的亲密。
  • 看花也惹意萧然,不是那时莲:看花时的萧条心情,暗示对过去的怀念。
  • 那时小蕊刚刚好,人相似,楚楚怜怜:回忆起那时的美好,人与花的相似。
  • 可恨当年时短,不曾仔细相看:感慨时间短暂,未能细致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湾水比作月亮,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花儿“喁喁”低语,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红蕖碧叶”与“香浓处,醉了舟船”,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惋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着美丽与纯洁。
  • 水面:象征着流动的时光与生命的变化。
  • 微风:象征着轻柔的回忆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蕖碧叶”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荷花与荷叶的景象
    • B. 风的声音
    • C. 船的行驶
  2. 诗中提到“可恨当年时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现实的满足
  3. “澄明一带湾如月”中的“如月”是比喻什么?

    • A. 水面的清澈
    • B. 人的面容
    • C. 夕阳的余晖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崔荣江的对青春的怀念有相似之处,都是对往昔的追忆。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利用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体现了诗人在时光流逝中对亲情与过往的珍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现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