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府见示令叔显谟开国墓志求诗为赋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2-04 15:38:59

寄家苕霅上,万里故乡愁。

未入金门奏,还为玉局游。

孤忠徒耿耿,一病竟休休。

为国惜人物,凄然老泪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家苕霅上,万里故乡愁。未入金门奏,还为玉局游。孤忠徒耿耿,一病竟休休。为国惜人物,凄然老泪流。

白话文翻译:

我寄情于苕霅山上,心中却满是对万里故乡的思念。尚未进入金门奏乐,仍在玉局中游荡。孤独的忠诚让我感到无奈,生病后只想安静地休息。为了国家我惜才惜人,满眼凄凉老泪流淌。

注释:

  • 苕霅:指一种水草,常用来比喻隐居之地。
  • 金门:古代传说中神仙所居的地方,象征理想的境界或成功的道路。
  • 玉局:古代音乐或宴会的场所,这里指代高雅的社交场合。
  • 孤忠:形容孤立无援的忠诚之心。
  • 休休:意指安静地休息。
  • 惜人物:表示对人才的珍惜与怜惜。

典故解析:

  • 金门玉局:这两个意象都反映出一种理想境界与现实的对比,诗人在追求理想时却感到无奈与失落。
  • 孤忠:体现了忠臣在国家动荡或个人生病时的无奈与悲境,常见于古代忠臣的抒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宋代诗人,字子美,号复古,晚号溪山隐者。其诗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国家、故乡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国事艰难之时,诗人身处异乡,心系故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寄家苕霅上”开篇,表现出诗人远离故乡的孤独与思念。接着“未入金门奏,还为玉局游”,诗人未能如愿以偿地进入理想的境地,反而在现实的社交中感到迷茫。后面的“孤忠徒耿耿”,则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无奈,表现出对忠臣的苦闷与痛苦。最后,“凄然老泪流”更是情感的高潮,诗人对国家人才的惜惜之情在此达到顶点,传达出一份深沉的忧国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结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责任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寄家苕霅上:表达诗人身在远方,寄情于隐居的山水之间,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
  2. 万里故乡愁:强调思乡之情的深重,远隔万里,愁苦之情倍增。
  3. 未入金门奏:暗示诗人未能实现理想的目标,表达对未能如愿的懊恼。
  4. 还为玉局游:描述诗人仍在高雅的社交场合中徘徊,表现出一种迷失感。
  5. 孤忠徒耿耿:孤立无援的忠贞之心,表露出孤独与无奈。
  6. 一病竟休休:生病后对生活的无力感,渴望安静的休息。
  7. 为国惜人物:表达对国家和人才的珍惜,显示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8. 凄然老泪流:情感达到高潮,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沧桑的深切悲痛。

修辞手法:

  • 比喻:“金门”、“玉局”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意象性。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思乡情与对国家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对忠诚的坚守,以及对国家人才的珍惜,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苕霅:隐逸生活的象征,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金门:理想与成功的象征。
  • 玉局:高雅社交场合,反映出一种精神上的迷惘。
  • 老泪:象征年老与对国家沧桑的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写这首诗的情感主要是? A. 对自由的追求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爱情的思考
    D. 对自然的赞美

  2. “孤忠徒耿耿”中的“孤忠”是什么意思? A. 忠诚而孤独
    B. 孤立无援的忠诚
    C. 对友情的忠诚
    D. 独自一人

  3. 全诗主要表达的主题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国家的忧虑与思念
    C. 对个人成就的追求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登高》(王之涣):抒发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感伤。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两首诗都表现出个人情感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洒脱,而戴复古则更显沉重与忧虑。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