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

时间: 2025-01-25 22:44:18

结屋离黄道,开门对白沙。

一庄千古月,三径四时花。

客至旋沽酒,身闲自煮茶。

相闻虫鸟外,不复听喧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结屋离黄道,开门对白沙。
一庄千古月,三径四时花。
客至旋沽酒,身闲自煮茶。
相闻虫鸟外,不复听喧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所居住的小屋远离主干道,门外景致幽静,面朝白色沙滩。月光照耀着这片庄园,四季的花朵在小径上争相开放。客人来访时,迅速取出酒来招待,而自己则悠闲地煮茶。耳边只听见虫鸣鸟叫,不再听到喧嚣的嘈杂声。

注释:

  • 结屋:搭建房屋,表示居所。
  • 黄道:指主要的道路,这里引申为喧嚣的地方。
  • 白沙:白色的沙滩,形容环境的清幽。
  • :指庄园或田园。
  • 沽酒:取酒、斟酒。
  • 煮茶:自己泡茶,享受安静的生活。
  • 相闻:相互听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虫鸟”二字常用于描写自然环境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城市喧嚣的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公元1070年-公元1129年),字士英,号清江,南宋初期诗人,擅长山水诗。高翥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体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

创作背景:

《卜居》创作于高翥生活中一段平静而宁静的时光,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蕴含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诗歌鉴赏:

《卜居》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优雅的田园生活场景。诗的开头几句“结屋离黄道,开门对白沙”,展现了诗人居所的偏僻与清幽。这里的“黄道”可以理解为城市的繁华与喧嚣,而“白沙”则代表着自然的纯净与宁静。接着,作者用“庄”与“月”、“三径四时花”来展现居所的四季变化,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

在交待生活情景后,诗人又提到“客至旋沽酒,身闲自煮茶”,表现了诗人乐于与友人分享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强调了自己内心的闲适与自在。这种闲适的生活状态,与外界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最后一句“不复听喧哗”则是对宁静的深刻体会,暗示诗人对世俗纷争的淡漠,体现了隐士生活的理想与追求。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景交融,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结屋离黄道:诗人搭建的房屋远离了繁忙的街道,暗示了他选择隐居的生活。
  2. 开门对白沙:门外的景色是洁白的沙滩,增添了环境的宁静与美好。
  3. 一庄千古月:这座庄园在月光下显得永恒,体现了自然与时间的交融。
  4. 三径四时花:小径上四季常开花卉,展示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5. 客至旋沽酒:有朋友来访时,立刻斟酒,体现了主人之道。
  6. 身闲自煮茶:自己悠闲地泡茶,表达了内心的从容与自在。
  7. 相闻虫鸟外:耳边是虫鸣鸟叫,营造了自然的声音。
  8. 不复听喧哗:不再听到外界的喧嚣,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结屋离黄道,开门对白沙”,展现了诗的对称美。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道:象征喧嚣与繁华。
  • 白沙:象征宁静与纯净。
  • :象征永恒与清幽。
  • :象征生命的绚烂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 A. 繁华的城市生活
    • B. 宁静的田园生活
    • C. 奢华的宫廷生活
  2. 诗中提到的“虫鸟”代表了什么?

    • A. 嘈杂的城市
    • B. 自然的宁静
    • C. 朋友的到来
  3. “身闲自煮茶”的意思是什么?

    • A. 忙于应酬
    • B. 悠闲自得
    • C. 为他人忙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高翥的隐居诗,均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高翥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