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玄晖》

时间: 2025-04-27 11:09:32

父子而善书,自羲献而始也。

寥寥千载,固已莫之拟也。

至于我朝,有楚国之芈也。

不陨其名,虽未济厥美也。

其读父书,亦非括之比也。

瞠乎望洋,混混犹此水也。

此帖之观,尚可见其体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父子而善书,自羲献而始也。寥寥千载,固已莫之拟也。至于我朝,有楚国之芈也。不陨其名,虽未济厥美也。其读父书,亦非括之比也。瞠乎望洋,混混犹此水也。此帖之观,尚可见其体也。

白话文翻译:

父亲和儿子都擅长书法,从羲献开始。千年来,确实没有人能比得上。到了我们这个朝代,有楚国的芈姓。他的名声没有陨落,虽然未能完全继承父亲的美德。他读父亲的书籍,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望着大海,混混的水流就像这样。观看这个帖子,还能看到他的风格。

注释:

  • 羲献:指王羲之和王献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父子。
  • 楚国之芈:指楚国的芈姓,这里可能指的是米芾,宋代著名书法家。
  • 括:指一般的人。
  • 瞠乎望洋:形容望着大海,比喻视野开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书法艺术有深厚的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可能是对某位书法家的赞颂,特别是对米芾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岳珂在欣赏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后,对其书法艺术和家族传承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书法家父子传承的赞美,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高深和家族文化的延续。诗中提到的“羲献”和“楚国之芈”分别代表了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和当代的书法家,通过对比,强调了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诗的最后提到“此帖之观,尚可见其体也”,表明即使在现代,通过观赏书法作品,仍能感受到书法家的风格和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父子而善书,自羲献而始也。”:指出父子都擅长书法,从王羲之和王献之开始。
  2. “寥寥千载,固已莫之拟也。”:千年来,确实没有人能比得上。
  3. “至于我朝,有楚国之芈也。”:到了我们这个朝代,有楚国的芈姓书法家。
  4. “不陨其名,虽未济厥美也。”:他的名声没有陨落,虽然未能完全继承父亲的美德。
  5. “其读父书,亦非括之比也。”:他读父亲的书籍,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6. “瞠乎望洋,混混犹此水也。”:他望着大海,混混的水流就像这样。
  7. “此帖之观,尚可见其体也。”:观看这个帖子,还能看到他的风格。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羲献”和“楚国之芈”的对比,强调书法艺术的传承。
  • 比喻:用“瞠乎望洋”比喻视野开阔,用“混混犹此水也”比喻书法的流畅和连续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颂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以及书法家对家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意象分析:

  • “羲献”:代表历史上的书法大家,象征着书法艺术的高峰。
  • “楚国之芈”:代表当代的书法家,象征着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 “瞠乎望洋”:象征视野的开阔和书法艺术的深远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羲献”指的是哪两位书法家? A. 王羲之和王献之 B. 米芾和米友仁 C. 颜真卿和柳公权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楚国之芈”可能指的是哪位书法家? A. 米芾 B. 王羲之 C. 颜真卿 答案:A

  3. 诗中的“瞠乎望洋”比喻什么? A. 视野开阔 B. 书法的流畅 C. 书法的深远影响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王羲之的《兰亭序》和米芾的《蜀素帖》,这两部作品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书法艺术的魅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岳珂的这首诗与王羲之的《兰亭序》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书法艺术表达上的异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书法史》
  • 《王羲之书法研究》
  • 《米芾书法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