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邢希声游化成岩》
时间: 2025-01-26 06:09: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邢希声游化成岩 赵蕃 〔宋代〕 客授袁州且二三,胜游兹日始舆篮。 僧残尚保高低寺,迹古犹呼上下岩。 不省眼中如昔否,可惭笔底欠穷探。 平泉草木今金濑,免郡还家未趁参。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袁州客居近两三年,今日才开始这美妙的游览。 残破的寺庙依然屹立在高低之间,古老的岩迹仍被呼作上下岩。 不知眼前景象是否如往昔,可惜笔下未能深入探寻。 平泉的草木如今已成金濑,免去郡守之职回家还未赶上参拜。
注释:
- 客授袁州:指作者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客居。
- 胜游:美妙的游览。
- 舆篮:指游览时所用的篮子,这里代指游览。
- 僧残:指残破的寺庙。
- 迹古:古老的遗迹。
- 不省:不知道。
- 眼中如昔否:眼前的景象是否还和过去一样。
- 可惭:可惜。
- 笔底欠穷探:笔下未能深入探寻。
- 平泉草木:指平泉(地名)的草木。
- 金濑:地名,这里指平泉的变化。
- 免郡还家:免去郡守之职回家。
- 未趁参:未赶上参拜。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袁州客居期间,与友人邢希声同游化成岩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化成岩的自然景色和古老遗迹,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僧残尚保高低寺,迹古犹呼上下岩”一句,既展现了化成岩的历史沧桑,又体现了作者对这些古老遗迹的珍视。末句“平泉草木今金濑,免郡还家未趁参”则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归家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赵蕃清新自然的诗风。
诗词解析:
- 首句“客授袁州且二三,胜游兹日始舆篮”,点明了作者在袁州客居的时间和此次游览的开始。
- 次句“僧残尚保高低寺,迹古犹呼上下岩”,描绘了化成岩的古老遗迹和残破的寺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
- 第三句“不省眼中如昔否,可惭笔底欠穷探”,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象是否如往昔的疑惑,以及对自己未能深入探寻的遗憾。
- 末句“平泉草木今金濑,免郡还家未趁参”,通过对平泉变化的描述,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归家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僧残尚保高低寺,迹古犹呼上下岩”中的“高低”与“上下”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比喻:如“平泉草木今金濑”中的“金濑”比喻平泉的变化,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化成岩自然景色和古老遗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僧残:残破的寺庙,象征历史的沧桑。
- 迹古:古老的遗迹,象征时间的流逝。
- 平泉草木:自然景色,象征时光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赵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化成岩”位于哪个地方? A. 袁州 B. 平泉 C. 金濑 D. 未知
-
诗中的“僧残尚保高低寺”描绘了什么? A. 残破的寺庙 B. 高大的山峰 C. 古老的遗迹 D. 美丽的风景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山水诗,如《游庐山》等。
- 其他宋代诗人的山水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等。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同邢希声游化成岩》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赵蕃的诗更注重历史的沧桑和个人的感慨,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哲理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