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图南五首·大桃途次见菊》
时间: 2025-01-10 19:01: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韵和图南五首·大桃途次见菊 英英寒菊犯清霜,来伴山中草木黄。 不趁盛时随众卉,自甘深处作孤芳。 其他烂漫非真色,惟此氤氲是正香。 却念白衣谁送酒,满篱高兴忆吾乡。
白话文翻译:
英英的寒菊冒着清霜,来到山中与黄色的草木为伴。 它不趁盛时随大流与其他花卉争艳,自甘在深处作为孤独的芳香。 其他的烂漫并非真正的颜色,只有这氤氲的香气才是真正的香。 却思念着谁会送来白衣和酒,满篱的菊花让我高兴地回忆起我的故乡。
注释:
- 英英:形容词,形容菊花的美好。
- 犯清霜:指菊花在霜降时节依然开放。
- 不趁盛时随众卉:表示菊花不随大流,不与其他花卉在盛开时争艳。
- 自甘深处作孤芳:自甘寂寞,独自散发芳香。
- 其他烂漫非真色:其他花卉的艳丽并非真正的美丽。
- 惟此氤氲是正香:只有菊花的香气才是真正的香气。
- 却念白衣谁送酒:暗用陶渊明“白衣送酒”的典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满篱高兴忆吾乡:看到满篱的菊花,高兴地回忆起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他在旅途中见到菊花时所作,表达了对菊花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旅途中见到菊花时所作,菊花在清霜中依然傲然开放,不随众卉争艳,这种孤高自赏的品质触动了诗人,使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和往昔的时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展现了菊花不随流俗、孤高自赏的品质。诗中“不趁盛时随众卉,自甘深处作孤芳”一句,深刻表达了菊花独立不羁的性格。同时,诗人通过对菊花的赞美,也隐喻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最后两句,借用陶渊明的典故,将菊花的形象与故乡的记忆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英英寒菊犯清霜”:英英形容菊花的美好,犯清霜指菊花在霜降时节依然开放,显示出其坚韧不拔的品质。
- “来伴山中草木黄”:菊花来到山中,与黄色的草木为伴,形成了一幅秋日的景象。
- “不趁盛时随众卉”:菊花不随大流,不与其他花卉在盛开时争艳,显示出其独立不羁的性格。
- “自甘深处作孤芳”:自甘寂寞,独自散发芳香,表达了菊花孤高自赏的品质。
- “其他烂漫非真色”:其他花卉的艳丽并非真正的美丽,暗示了世俗的浮华。
- “惟此氤氲是正香”:只有菊花的香气才是真正的香气,强调了菊花的独特价值。
- “却念白衣谁送酒”:暗用陶渊明“白衣送酒”的典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满篱高兴忆吾乡”:看到满篱的菊花,高兴地回忆起故乡,将菊花的形象与故乡的记忆相结合。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菊花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性格和情感,如“自甘深处作孤芳”。
- 对比:通过对比其他花卉的烂漫与菊花的正香,突出了菊花的独特品质。
- 典故:使用陶渊明“白衣送酒”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菊花的孤高自赏品质,并通过菊花的形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人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展现了自己独立不羁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故乡的眷恋。
意象分析:
- 寒菊:象征着坚韧不拔和孤高自赏的品质。
- 清霜:象征着严酷的环境,与菊花的坚韧形成对比。
- 山中草木黄: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与菊花的形象相映成趣。
- 白衣送酒:借用典故,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美好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英英寒菊犯清霜”中的“犯”字是什么意思? A. 侵犯 B. 冒着 C. 战胜
- 诗中“不趁盛时随众卉”表达了菊花的什么品质? A. 随和 B. 独立 C. 争艳
- 诗中“却念白衣谁送酒”借用了哪个典故?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登高》: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文同的《依韵和图南五首·大桃途次见菊》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通过菊花的形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文同的诗更加强调菊花的孤高自赏品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对比阅读,理解典故的出处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