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 晚秋
作者: 傅义
夙夜眷秋光,忽忽秋光暮。
急起向东篱,细把馀花数。
欲倩管城兄,心事徐徐诉。
何如醉金风,高唱骊歌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眷恋与感慨。作者在晨昏之间感受着秋光的变幻,突然想起了东边的篱笆,急忙起身去数一数那余留的花朵。作者希望能向朋友倾诉心事,但不如在金风中陶醉,痛快地高唱骊歌。
注释:
- 夙夜:早晚,形容时间的悠长。
- 眷:眷恋、眷顾。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常用以指代田园生活。
- 管城兄:可能指作者的朋友或同伴,含有亲昵的称呼。
- 骊歌:古代的歌曲,常指劝勉、欢快的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义,现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著称,常常融入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天,正值晚秋时节,万物渐渐凋零,作者在清晨和傍晚之间对秋天的思考与感慨,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生查子 晚秋》通过简洁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作者的内心情感。诗的开头,作者在夙夜之间感受晚秋的光辉,表现出对秋光的细腻观察与深切眷恋。随着诗句的展开,作者急忙起身向东篱走去,数着那些残存的花朵,似乎在通过这些花朵的凋零反映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接下来的诗句提到“欲倩管城兄”,显示出作者渴望倾诉的心情,然而却又感到无从诉说。通过这样的情感转折,诗人将内心的孤寂与对友情的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最后一句“何如醉金风,高唱骊歌去”,则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孤独时选择通过陶醉于自然、歌唱来解脱的态度。整首诗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晚秋的萧瑟与内心的热烈,对比强烈却又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夙夜眷秋光:早晚都对秋天的光辉充满眷恋。
- 忽忽秋光暮:突然间觉得秋天的光辉已渐渐进入黄昏。
- 急起向东篱:急忙起身向东边的篱笆走去。
- 细把馀花数:仔细地数着剩余的花朵,象征着对过往美好的回忆。
- 欲倩管城兄:想请朋友倾诉心事,表现出对友情的渴望。
- 心事徐徐诉:心中的烦恼与思绪缓缓诉说。
- 何如醉金风:不如沉醉在秋风中,感受自然的美。
- 高唱骊歌去:痛快地高歌,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扰的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醉金风”比作一种陶醉的状态,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拟人:秋光被赋予了情感,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深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晚秋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季节变换的感慨与对人情的思考。蕴含着孤独与渴望,最终选择通过自然的美好来寻找内心的慰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东篱:象征田园的宁静与纯真。
- 馀花:象征过去美好事物的残留。
- 金风:象征秋天的清新与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秋天的感慨
- B. 对春天的期待
- C. 对冬季的描绘
- D. 对夏日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管城兄”是表示什么?
- A. 亲密的朋友
- B. 兄弟
- C. 远方的亲戚
- D. 一个陌生人
-
“何如醉金风”中的“醉”指的是什么?
- A. 喝酒
- B. 陶醉于自然
- C. 沉迷于音乐
- D. 迷失方向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内心情感,但更强调山水的宁静。
- 李白《月下独酌》:展现了孤独与自我陶醉的情感,风格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现代诗歌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