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时间: 2025-02-04 17:06:38

江南秋夜寒,梦远关山近。

潮水送愁来,中有多情信。

相思怨已深,相见还添恨。

独自履风波。

辛苦谁能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
江南秋夜寒,梦远关山近。
潮水送愁来,中有多情信。
相思怨已深,相见还添恨。
独自履风波,辛苦谁能问。


白话文翻译:

在江南的秋夜里,寒意渐浓,梦中的遥远与眼前的关山交织在一起。潮水带来了愁苦的心情,心中却藏着对爱的情书。相思的怨恨已经很深,相见之后更加增添了怨恨。我独自在风浪中行走,辛苦的心事又有谁能够问询?


注释:

字词注释:

  • 生查子:一种词牌名,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以其秀美的山水和人文景观著称。
  • 潮水:指海潮,象征着情感的起伏。
  • 多情信:指情感丰富的书信或音信。
  • 相思怨:相思所引起的怨恨和苦闷。

典故解析:

  • “梦远关山近”:形象地描绘了思念的遥远与现实的近距离,强调了内心的矛盾。
  • “潮水送愁来”:将自然现象与情感结合,展示了情感的流动和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侃(1885-1935),字仲明,号白石,近现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擅长古典诗词与文言文,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侃的个人生活与社会动荡背景下,表达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体验,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情感困境。


诗歌鉴赏:

《生查子》通过优美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思念、离别以及孤独的深切感受。诗的开头“江南秋夜寒”,设定了一个冷清、孤寂的秋夜场景,暗示了内心的凄凉与忧伤。接下来的“梦远关山近”则通过梦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心中对于远方的思念与对身边事物的无奈。潮水的意象不仅是自然的流动,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和对爱情的渴望。

“相思怨已深,相见还添恨”一句,深刻地表达了思念的苦楚与见面后的复杂情感,似乎在预示着相思的痛苦是无止境的。最后的“独自履风波,辛苦谁能问”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孤寂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南秋夜寒”:描绘秋夜的寒冷,暗示内心的冷清。
  • “梦远关山近”:梦境的遥远与现实的近距离形成对比,突出思念的深切。
  • “潮水送愁来”:潮水象征愁苦的到来,暗示情感的无常。
  • “中有多情信”:暗含着对爱的渴望与期待。
  • “相思怨已深”:揭示相思的痛苦已经深入心底。
  • “相见还添恨”:相见不仅未能解脱,反而加重了内心的怨恨。
  • “独自履风波”:表达了孤独行走于情感风波之中的状态。
  • “辛苦谁能问”:揭示了内心的苦楚无人关心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潮水比作愁苦,生动形象。
  • 对仗:如“相思怨已深,相见还添恨”,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孤独与思念,揭示了在爱情中的无奈与苦闷,表达了对深情与离别的深切感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美丽但又带有忧愁的地方,象征着诗人的故乡与情感寄托。
  • 秋夜:象征着凋零与孤独,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寂寞。
  • 潮水:象征着情感的波动,连接着思念与现实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潮水送愁来”表达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愁苦
    C. 疲惫
    D. 忍耐

  2. “相见还添恨”中“恨”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A. 误解
    B. 离别
    C. 不满
    D. 相思

  3.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友情
    B. 爱情的苦闷
    C. 自然风光
    D. 人生哲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离愁。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涉及对人生与爱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黄侃的《生查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孤独与思念,但黄侃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剖析,而李白则更关注于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黄侃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