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晖仲叔挽词》
时间: 2025-04-27 19:29: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晖仲叔挽词
作者: 韩元吉
材业光华蔼荐绅,
由来孝子出忠臣。
五年字邑祗明诏,
两路观风惠远民。
徐穉湖边才卜筑,
葛翁山下忽栖神。
朔云千里人挥泪,
遗命归从大母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的开头描绘了晖仲叔的才能和品德,光辉灿烂,令人尊敬。他是一个孝子,必然能成为忠诚的臣子。五年来,他在地方上秉持明智的政令,关心百姓的安危,给百姓带来了好处。后来他在徐穉湖边安家,葛翁山下隐居,令人感慨万千。如今,白云千里,大家都在为他的离世而泪流满面,留下的遗命是要归依母亲的邻居。
注释:
字词注释:
- 材业:才华与业绩。
- 光华:光辉灿烂,形容人品或才能出众。
- 荐绅:荐,推荐;绅,指士人或有身份的人。
- 孝子:孝顺的儿子。
- 忠臣:忠诚的臣子。
- 五年字邑:五年内,他对地方的治理有目共睹。
- 祗:恭敬地。
- 明诏:明文的命令或法令。
- 观风:观察风俗,了解民情。
- 惠远民:使远方的百姓受益。
- 卜筑:选择建造的地方。
- 栖神:隐居,安静地生活。
- 挥泪:流泪,表达对离去者的哀伤。
- 遗命:留下的遗言或遗愿。
- 邻:邻居。
典故解析:
- 孝子与忠臣:传统文化中,孝子被视为忠臣的基础,强调家庭与国家的伦理关系。
- 五年字邑:暗指地方官员的任期与治理之道,表明其对百姓的关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人文情怀著称。他的作品常涉及历史、政治与个人情感,在当时影响较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晖仲叔去世之后,表达了对他的哀悼与怀念。晖仲叔是当时颇具才干的官员,其离世令许多人为之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晖仲叔挽词》以哀悼的口吻,表达了对晖仲叔的深切怀念。诗中通过描绘其光辉的业绩和品德,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孝子与忠臣的双重身份。诗的开头"材业光华蔼荐绅",既赞美其才华横溢,又暗含社会对他应有的尊重。接着,"五年字邑祗明诏"一联,描绘了他对地方治理的贡献,展示了他关心民众的执政理念。
诗的后半部分,"徐穉湖边才卜筑,葛翁山下忽栖神",则传达出他生活的安宁与淡泊,令人感受到他虽然身处权力中心,但内心向往的是一种朴素而宁静的生活。最后的“朔云千里人挥泪”则用形象的天空景象表达了众人对他的哀思,情感真挚动人。
整首诗用词考究,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尊重与深情,兼具悲痛与怀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材业光华蔼荐绅:材与业的光辉,令人尊敬。
- 由来孝子出忠臣:孝顺的儿子自然会成为忠诚的臣子。
- 五年字邑祗明诏:五年来,他对地方的治理有明确的诏令。
- 两路观风惠远民:通过观察风俗,惠及远方百姓。
- 徐穉湖边才卜筑:在湖边安家,表明他选择的生活。
- 葛翁山下忽栖神:在葛翁山下安静地生活,隐喻他追求的宁静。
- 朔云千里人挥泪:千里之外,人们都为他流泪。
- 遗命归从大母邻:他的遗愿是归依母亲的邻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晖仲叔的品德与光辉相比,增强其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着很好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如“朔云千里”形象地展现了人们的悲痛情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对晖仲叔的追思与怀念,同时也传递出对忠诚与孝顺的赞美,突显出士人应有的品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材业:象征才华与事业的成就。
- 光华:代表人品与社会地位的光辉。
- 孝子与忠臣:强调家庭与国家的伦理,反映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 朔云:象征人们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孝子”指的是哪种人?
A. 忠诚的臣子
B. 孝顺的儿子
C. 有才华的人
D. 观风的官员 -
“五年字邑”中的“五年”指的是什么?
A. 晖仲叔的任期
B. 诗人的年龄
C. 诗歌的写作时间
D. 与众人的时间 -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众人对晖仲叔的哀思?
A. 材业光华蔼荐绅
B. 朔云千里人挥泪
C. 五年字邑祗明诏
D. 徐穉湖边才卜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与友人的感慨。
- 杜甫的《春望》: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诗词对比:
- 韩元吉与杜甫的作品都涉及对故人的怀念,但韩元吉更多集中在个人品德的歌颂,而杜甫则往往关注在国家的兴衰与民生的苦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这些资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