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过刘竹深孟功
作者: 王绂 〔明代〕
昨朝复今晨,造君何其频。
我来适我暇,君喜良不嗔。
语言有馀味,所乐皆天真。
都城十万家,澹泊情偏亲。
白话文翻译:
昨夜和今天早上,我又来拜访你,你为什么频频地邀请我?
我来这里正好有空,你很高兴而且没有生气。
我们的交谈总是别有一番滋味,所乐在于真实自然。
在这繁华的都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我却偏爱与你的淡泊情谊。
注释:
- 昨朝:昨夜,前一夜。
- 复:又,再。
- 造君:拜访您。
- 何其频:为什么如此频繁,频繁地。
- 适我暇:正好有空闲。
- 君喜良不嗔:您很高兴而且没有生气。
- 语言有馀味:交流的语言中有更多的韵味。
- 所乐皆天真:我们所乐趣的都是真诚自然的。
- 澹泊情偏亲:在这繁华的都城中,宁静淡泊的情感反而更亲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绂,明代诗人,字仲明,号云山,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文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风格独特,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轻松愉快的社交场合,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对友人频繁邀请的感激与珍惜,同时也体现了在繁华都市中对简单真情的向往与珍重。
诗歌鉴赏:
《重过刘竹深孟功》是王绂表达友情的一首诗,诗中通过轻松的对话,透露出深厚的情感。全诗以“昨朝复今晨”开头,给人一种循序渐进的亲切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频繁往来,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社交氛围。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愉悦,还反映出对友人热情的回应,语言中流露出的情感真诚自然。
诗中“语言有馀味”一句,强调了两人交谈的趣味与深度,显示出他们之间的思想交流不仅仅是表面,而是深入到心灵的共鸣。而“所乐皆天真”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之间的友情是建立在真实与自然的基础上,远离了世俗的虚假与做作。最后一句“都城十万家,澹泊情偏亲”更是画龙点睛,尽管身处繁华的都城,诗人却更珍视那份淡泊的友情,这种情感在喧嚣中显得尤为珍贵。
整首诗清新流畅,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王绂对友谊的理解与珍视,体现了他对简单、真实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朝复今晨:表明时间,诗人频繁拜访的情景。
- 造君何其频: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感激,询问为什么如此频繁地邀请自己。
- 我来适我暇:说明自己来访的原因是正好有空闲时间。
- 君喜良不嗔:强调友人的热情欢迎。
- 语言有馀味:交谈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趣味。
- 所乐皆天真:表达他们的乐趣源于真实的情感。
- 都城十万家:描绘都城的繁华,突出环境背景。
- 澹泊情偏亲:强调在繁华之中,淡泊的情谊更加亲密。
修辞手法:
- 对比:将繁华的都城与淡泊的情感进行对比,突出友情的珍贵。
- 排比:通过对时间的重复使用,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情感比作淡泊,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友谊的认可。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珍惜真挚的友情,强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简单、自然的情感更为珍贵。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社交经历,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代表清雅与高洁,寓意友情的纯净与自然。
- 城:象征繁华与喧嚣,反衬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天真:象征真实与自然,表现出人际关系中的真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绂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所乐皆天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复杂的情感
- B. 真实自然的情感
- C. 虚假的情感
- D. 忧伤的情感
-
诗中提到的“都城十万家”意在突出什么?
- A. 生活的繁忙
- B. 友情的珍贵
- C. 诗人的孤独
- D. 社会的复杂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 - 李白
- 《秋夕》 - 杜牧
诗词对比:
- 王绂的《重过刘竹深孟功》与李白的《赠友人》,两者都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但王绂更强调在繁华中的淡泊,而李白则更注重豪放与激情的交往。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