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赵制机》

时间: 2025-01-27 03:23:11

见说襄阳堕甑时,公尝前此料危机。

伤心汉岘疆重拓,回首羊邹事已非。

安得筹边书日报,谁能荐士剡天飞。

当年子羽知吴玠,尚作西撑一柱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见说襄阳堕甑时,公尝前此料危机。
伤心汉岘疆重拓,回首羊邹事已非。
安得筹边书日报,谁能荐士剡天飞。
当年子羽知吴玠,尚作西撑一柱巍。

白话文翻译:

听说襄阳在战乱中陷落,公曾在这里预料到危险。
令人心痛的是汉岘的疆土再度被重拓,回首往昔的羊邹之事已经不再。
如何能筹划边防的书信,谁又能推荐人才如同剡溪的飞鸟?
当年子羽了解吴玠,仍然是西边的一根支柱巍然屹立。

注释:

字词注释:

  • 堕甑:指食物在甑(蒸锅)中掉落,引申为失陷或失败。
  • 汉岘:古代地名,指汉朝的边疆,象征国家的疆土。
  • 羊邹:古代地名,特指历史事件或人物。
  • 剡天飞:剡溪,指一条河流,常用以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 子羽:指春秋时期的著名将领,寓意为才华出众的人。
  • 吴玠:历史人物,指当时的军事将领。

典故解析:

  • 襄阳堕甑:指襄阳在战乱中沦陷,折射出国家动荡的局势。
  • 子羽知吴玠:提及历史人物,凸显对人才的渴求和对历史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政治、军事题材,风格沉郁,关注国家安危和士人理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之际,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人才缺乏的感慨交织在一起,体现了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歌鉴赏:

《挽赵制机》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现实关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襄阳沦陷的感慨,引出作者对国家危机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刻。开篇提到的“堕甑”,不仅是对战争失败的直接描述,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沉痛反思。接下来的“伤心汉岘疆重拓”,则将思绪转向历史,暗示了国家疆土的缩减与民族命运的悲哀。

诗中提到的“安得筹边书日报”,表达了对边防安定的渴望和对人才匮乏的无奈,展示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最后“当年子羽知吴玠,尚作西撑一柱巍”,将目光投向历史,寄托了对人才的期望与追思,反映出士人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与责任感。

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忧虑,结合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见说襄阳堕甑时:听闻襄阳在战乱中失陷的消息,暗示了国家的危机。
  2. 公尝前此料危机:提到公(指赵制机)曾经预见到这种危机,表现出他的高瞻远瞩。
  3. 伤心汉岘疆重拓:感叹汉岘的疆土被重新开拓,象征国家的动荡。
  4. 回首羊邹事已非:提到过去的历史事件,意在强调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
  5. 安得筹边书日报:表达对边防安稳的渴望,以及对人才缺乏的无奈。
  6. 谁能荐士剡天飞:寻求能推荐优秀人才的人,暗示对人才的渴望。
  7. 当年子羽知吴玠:回顾历史知名将领,表现出对人才的怀念。
  8. 尚作西撑一柱巍:最终强调人才的支柱作用,寄托对未来的希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安得筹边书日报,谁能荐士剡天飞”,展现出对称美感。
  • 比喻:使用“剡天飞”来比喻人才的出众。
  • 反复: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对比,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忧国忧民,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人才缺乏的无奈,寄托了对历史英雄的追念与对未来的期望,深刻反映了士人的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襄阳:象征国家的动荡与危机。
  • 汉岘:代表失去的疆土,历史的沉重感。
  • 羊邹:寓意历史的变迁与无常。
  • 剡天:象征人才的出众与理想的追求。
  • 子羽与吴玠:历史人物的象征,寄托对人才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堕甑”指的是什么?

    • A. 成功
    • B. 失败
    • C. 逃避
    • D. 光荣
  2. “安得筹边书日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战争的渴望
    • B. 对边防安稳的渴望
    • C. 对诗歌的热爱
    • D. 对名声的追求
  3. 子羽和吴玠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失败的将领
    • B. 对人才的期待
    • C. 过去的荣耀
    •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姚勉的《挽赵制机》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姚勉更侧重于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而杜甫则着重描绘了个人的悲痛与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