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蜀帅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1:57:33

霄汉当年把绣衣,载持斋钺建侯圭。

春城月淡铜梁北,夜柝星沉玉垒西。

外阃规模萧葛上,中朝勋望范韩齐。

枫宸侧席亲贤久,早晚鸣珂步相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霄汉当年把绣衣,载持斋钺建侯圭。
春城月淡铜梁北,夜柝星沉玉垒西。
外阃规模萧葛上,中朝勋望范韩齐。
枫宸侧席亲贤久,早晚鸣珂步相堤。

白话文翻译

在那高空之上,曾经穿着华丽绣衣的我,手持斋钺和建侯圭。春天的城市里,月光淡薄,照在铜梁的北方;夜里的哨声渐渐消失,星星也沉落在玉垒的西边。外面的墙门规模宏大,像萧葛般葱郁;朝廷中,勋望如范、韩两位名将般显赫。枫宸旁的座席,亲近贤良之士已久;早晚都听到鸣响的珂声,步履在堤岸上。

注释

  • 霄汉:指高空或天空。
  • 绣衣:华丽的衣服,象征地位和荣华。
  • 斋钺:古代官员的权杖,象征权力。
  • 建侯圭:封侯的象征物,代表荣誉与地位。
  • 春城:春天的城市,这里指的是繁华的长安或其他城池。
  • 铜梁:地名,可能指铜梁地区。
  • 夜柝:夜间的哨声,用于警戒。
  • 玉垒:地名,意指美丽的山峰或地势。
  • 外阃:外部的墙门或城门。
  • 萧葛:形容草木茂密。
  • 中朝:指朝廷或中央政权。
  • 勋望:指功绩和声望。
  • 范韩齐:指范增和韩信,二人均为著名的将领。
  • 枫宸:可能指某个地点,枫树成荫之地。
  • 鸣珂:指玉器发出的声音,象征高雅与礼仪。
  • 步相堤:走在堤岸上,象征生活的安逸与闲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子华,号无名,宋代诗人,被称为“诗中有画”,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其作品常展现出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景象与政治的权力斗争,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荣华富贵与贤良淑德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寿蜀帅 其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展现了李曾伯对社会与政治的深刻观察。诗中通过描绘高空的华丽绣衣,象征着高官显贵的生活,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地位与荣誉的追求。而在描写春城月淡、夜柝星沉的意象时,诗人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似乎在反思权力背后的孤独与寂寞。

诗人在外阃的规模与中朝的勋望之间找到了对比,显示出个人在历史与社会中的位置,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让读者思考个人与社会、历史的关联。

最后,枫宸侧席的描绘,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近与信任,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整首诗融汇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既有对荣华的追求,又有对贤良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高空的华丽,暗示过去的荣耀。
  • 第二句:通过春天的柔和月光与夜晚的安静,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第三句:外阍的宏伟与朝廷中的显赫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权力与地位的复杂性。
  • 第四句:通过描写与贤良的亲近,表达了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如“春城月淡铜梁北,夜柝星沉玉垒西”。
  • 比喻:将外阍比作萧葛,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华丽与宁静、权力与人际关系的对比,探讨了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与价值,表达了对贤良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霄汉: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绣衣:代表权力与地位的象征物。
  • 月淡:隐喻生活的宁静与淡泊。
  • 夜柝:象征警觉与安宁,反映社会的安稳。
  • 外阃:代表社会的庙堂与权力的外在表现。
  • 枫宸:象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霄汉”指代什么?

    • A. 低空
    • B. 高空
    • C. 地面
    • D. 山丘
  2. “月淡”在诗中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悲伤
    • D. 兴奋
  3. 诗中的“鸣珂”象征着什么?

    • A. 权力
    • B. 高雅与礼仪
    • C. 战争
    • D. 贫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寿蜀帅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涉及到对社会和政治的观察,但李曾伯更注重个人的理想与人际关系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加关注国家的兴衰与民生的艰难。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