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极目江涛》
时间: 2025-01-10 20:02: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极目江涛》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极目江涛,不有人焉,其能国乎。伟故家风烈,激扬手段,平生践履,精密工夫。冰漕功成,月卿召入,小却犹当登从涂。斯行也,非纪网省闼,定引京都。猗欤。愿疾其驱。弹指顷暑收秋又初。向玉阶芳寸,亲承温问,金成十二,细述嘉谟。苕霅船边,藕花香里,念人在洞庭青草湖。它年事,约携东老酒,附洛英图。
白话文翻译:
极目远眺江涛,望不到人影,怎能治理国家呢?伟大的家风强烈,激发了手段,平生的践履和精密的工夫。冰漕功成,月卿召我入内,虽小却仍然可以登上前途。这种行为,非同小可,定能引导京城。啊,我希望能快点出发。转眼间,夏天就要过去,秋天又将来临。走向玉阶的芳草地,亲自承接温暖的问候,金色的事业已经成功,详细地叙述着美好的谋划。苕霅船边,藕花的香气四溢,思念的人在洞庭的青草湖。明年,我约好携带东老的酒,附上洛阳的英图。
注释:
- 极目:目光远眺。
- 江涛:江水的波涛。
- 国乎:治理国家吗。
- 伟故家风烈:伟大的家风非常强烈。
- 冰漕功成:指冰漕的工程完成。
- 月卿:可能指某个官员或朋友。
- 兼:兼任、同时。
- 猗欤:感叹词,表示赞叹。
- 苕霅:指洞庭湖的水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光甫,号致和,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豪放和清新见长,常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动荡,国家面临外敌和内部的挑战,诗人以江涛为寓,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沁园春·极目江涛》通过描绘辽阔的江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极目江涛”便使人感受到一种宽广的视野,接着诗人通过“无有人焉”的设问,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在接下来的部分中,诗人回忆家族的光辉历史与自身的努力,展现出对理想和责任的追求。诗的中间部分提到“冰漕功成”,暗示着经过努力而成就的事业,体现了诗人对成功的渴望和希望。最后,借助“藕花香里,念人在洞庭青草湖”的意象,融入了个人情感,使得全诗不仅仅停留在对国家的思考,还流露出对亲人的思念,这种情感的交融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立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极目江涛:远眺江水的波涛,象征着宽广的视野与胸怀。
- 不有人焉,其能国乎:无人在此,如何能治理国家,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 伟故家风烈:提到家族的优秀传统,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激扬手段,平生践履:意指通过努力与实践,追求理想的生活。
- 冰漕功成:成就的象征,代表通过勤奋得来的成功。
- 念人在洞庭青草湖: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加深了情感的层次。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江涛比作国家的浩荡,寓意深远。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忧国忧民,同时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家族传统的珍视与对个人努力的肯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涛:象征国家的动荡与挑战。
- 藕花: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洞庭青草湖:故乡的自然景象,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极目江涛”中的“极目”意为: A. 目光短浅
B. 远眺
C. 目光模糊 -
诗中提到的“冰漕功成”是指: A. 冰川的形成
B. 经过努力而取得的成功
C. 冰淇淋的制作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李曾伯的《沁园春·极目江涛》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但李曾伯更加强调国家的责任与个人的努力,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于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精选》
- 《李曾伯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