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
时间: 2025-01-10 23:12: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
作者:李煜 〔唐代〕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
金刀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白话文翻译
庭院空荡,客人散去后,画堂的珠帘半掩,
林中的风轻轻吹动,夜色显得沉闷,小楼的新月映照在天边,回首时只见纤细的身影。
春光在,却似已在无人处慢慢老去,新愁旧恨无尽无休。
被金刀困住的身心,起身还感到懒惰,一声羌笛,惊醒了醉意朦胧的容颜。
注释
- 庭空:庭院空荡,客人已散去。
- 珠帘:装饰性的帘子,通常用珠子串成。
- 林风:树林中的风。
- 小楼新月:小楼上空的新月。
- 纤纤:形容人身材纤细。
- 镇:压制、抑制的意思。
- 金刀:这里可能指的是锋利的刀,象征困扰人的事务。
- 羌笛:一种古老的乐器,常用于表达乡愁或悲伤情感。
典故解析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国君,以词风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充满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抒发。此词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与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煜(937年-978年),南唐国君,词人。他的词风柔婉,情感细腻,常常表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因其国破身亡而感情更加深沉,形成了独特的“亡国之音”。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煜失去国权后,内心充满了对往日繁华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作为一个感性而又深情的人,李煜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力感与对美好过往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词作,体现了李煜在国破家亡后的孤独与无奈。开头的“庭空客散人归后”,直接设定了一个静谧而孤独的环境,仿佛一切都已归于寂静。画堂半掩的珠帘映照出了一种朦胧的美感,增添了词中深沉的情感基调。
接下来的“林风淅淅夜厌厌”,描绘了夜晚的微风轻拂,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烦闷和忧愁。小楼的新月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但在李煜的眼中,却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词中提到的“春光镇在人空老”,表达出春光虽在,但人已苍老,生命的无常与逝去的感慨令人痛心。
最后的“金刀力困起还慵”,形象地表现了李煜的无力感,他被困在过往的回忆中,难以自拔。羌笛的声音则如一声惊雷,让他从醉梦中醒来,回归现实的沉重与孤独。这首词用词精炼,情感细腻,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深刻反思,展示了李煜作为词人的深厚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空客散人归后:表示庭院空荡,客人已散,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画堂半掩珠帘:描绘了画堂的静谧,珠帘半掩,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 林风淅淅夜厌厌:夜晚的微风轻拂,带来一丝烦闷的气息。
-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新月映照,回首时似乎看到自己纤细的身影,勾起了对往昔的怀念。
- 春光镇在人空老:春日的美好依然存在,但人已老去,感叹岁月流逝。
- 新愁往恨何穷:新产生的忧愁与旧的怨恨似乎无穷无尽。
- 金刀力困起还慵:被困扰的身心,起身时仍感到懒惰。
-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羌笛的声音惊醒了沉醉的容颜,象征着现实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春光,表达了光阴易逝的感慨。
- 拟人:将春光与人结合,赋予春光以情感。
- 对仗:在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围绕着孤独、怀念与无奈的主题展开,表达了李煜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力感,抒发了深沉的个人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院:象征着家与温暖的归属感。
- 珠帘:代表着美丽与装饰,增添了词的华丽感。
- 新月: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回忆,但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羌笛:传达出乡愁与思念,常被用来表现情感的抒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庭空客散人归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快的聚会
- B. 孤独与离别
- C. 春天的生机
-
“金刀力困起还慵”中的“金刀”象征着:
- A. 美好的回忆
- B. 现实的困扰
- C. 时间的流逝
-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拟人和夸张
- B. 比喻和对仗
- C. 排比和反问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李煜的《临江仙》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描绘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李煜的词更显得细腻而感伤,而苏轼的词则有豪放与开阔的气势,显示出不同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李煜词集》
- 《中国古代词论》
- 《唐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