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作者: 李煜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白话文翻译:
在亭前春天的景色中,红花已经凋零,舞动的身影在此徘徊。
细细的春雨轻轻飘洒,我的双眉在此时也不敢轻易展现。
绿窗之下,冷清的气氛中,花香已然消逝,仿佛留下了香印成灰。
我该如何面对这情怀?只想朦胧地入梦,迷迷糊糊地沉睡过去。
注释:
- 逐:追逐,追赶。
- 红英:指红色的花朵。
- 舞态:舞动的姿态。
- 霏微:细小而轻柔的雨。
- 芳音:花香的气息或声音。
- 香印成灰:香气的印记已化为灰烬,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消逝。
- 朦胧:模糊不清的状态,形容梦境或情感的状态。
典故解析:
李煜(937年-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以其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尤其是在失去权利后,诗中常流露出深沉的孤独与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煜,南唐后主,才华横溢,尤其以词名世。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以个人的生活经历为题材,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创作背景: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创作于李煜失去皇位之后,流亡生涯使他对往昔的繁华感到无比怀念。这首词通过春天的细雨与凋零的花朵,表现了他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是李煜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特有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词的开头“亭前春逐红英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透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无奈。红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令人感到惋惜。
接下来的“舞态徘徊”,则传达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回忆。细雨霏微的描绘,使得画面更加柔和,同时也增添了几分哀愁。“不放双眉时暂开”,更是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难以释放情感,心中充满了压抑。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这一句,意象更为深刻。绿窗象征着内心的孤寂,芳香的消逝更是对往日美好生活的感慨与叹息。最后一句“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表达了李煜希望沉浸在梦境中的渴望,梦中或许能够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
整首词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李煜作为一个失意者的复杂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亭前春逐红英尽:描绘春天的情景,红花凋零,暗示美好时光已逝。
- 舞态徘徊:花瓣随风舞动,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徘徊。
-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细雨轻柔,心情沉重,不愿意轻易展现自己的情感。
-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绿窗下的冷清与花香的消逝,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已成往事。
-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表达了对情感的无奈与渴望,想要在梦中逃避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香比作印记,表现美好事物的逝去。
- 拟人:细雨的霏微描绘出一种温柔的情感。
- 对仗:词句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李煜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机,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
- 细雨:代表温柔与哀愁,增添了词的氛围。
- 绿窗:象征孤独和内心的冷静。
- 香印成灰:象征美好记忆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红英尽”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花朵
- B. 春天的景色
- C. 诗人的情感
- D. 亭前的景物
-
细雨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哀愁
- C. 希望
- D. 迷惘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希望
- B. 无奈
- C. 快乐
- D.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的另一首词,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无奈。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李清照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 苏轼《枫桥夜泊》:同样描绘了孤独与思绪,但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李煜词选》
- 《唐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经典解读》
以上内容为《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的详尽解析,涵盖了原文、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学习互动以及比较与延伸,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此诗的内涵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