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长记秋来多好处》

时间: 2025-02-04 17:23:24

长记秋来多好处,清凉遍满人间。

天教收拾孕真贤。

何时初度日,明日是中元。

喜与莱公同盛旦,官居鼎鼐相传。

未应此地借蕃宣。

来年开宴处,人在凤池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长记秋来多好处》

长记秋来多好处,清凉遍满人间。
天教收拾孕真贤。何时初度日,明日是中元。
喜与莱公同盛旦,官居鼎鼐相传。
未应此地借蕃宣。来年开宴处,人在凤池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回忆起秋天的美好时光,清凉的气息充满了人间。上天让人们享受到真贤的滋养。何时才能再次迎来初秋的日子呢?明天正好是中元节。与莱公一起庆祝丰收的日子,官位像鼎鼐一样代代相传。此地不应再借他处的丰盛。明年在凤池边再开宴庆祝。

注释

  • 长记:长久以来记得。
  • 清凉:凉爽的气候。
  • 孕真贤:孕育真正的贤良之人。
  • 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祭祖的日子。
  • 莱公:指春秋时期的莱子(莱公),象征丰收。
  • 鼎鼐:古代的三足鼎,象征地位和权力。
  • 蕃宣:繁荣的宣扬。
  • 凤池:传说中的美丽池塘,象征高雅的聚会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临江仙》的作者不详,但这一词牌流行于宋代,许多词人都曾以此格调作诗。宋代的诗人多关注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写于秋天,表达了对秋日美好景象的怀念与对未来聚会的期待,反映了人们对丰收和团圆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长记秋来多好处》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凉爽和丰收的喜悦。词中“长记秋来多好处”开篇便设下了秋天的基调,清凉的空气弥漫着人间,似乎预示着丰收的到来。接着,词人提到“天教收拾孕真贤”,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寄希望于未来的美好。

“何时初度日,明日是中元”则通过时间的流逝,表现了对传统节日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时光流转中的无奈与期待。与“莱公同盛旦”相呼应,展现了对丰收庆祝的渴望,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最后,诗人以“人在凤池边”作为结尾,营造出一种温馨的聚会氛围。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记秋来多好处:表达对秋天的美好回忆。
  2. 清凉遍满人间:描绘秋天的凉爽气息弥漫大地。
  3. 天教收拾孕真贤:上天培养出贤良之人,寓意吉祥。
  4. 何时初度日,明日是中元:感慨时间的流逝,期待节日的到来。
  5. 喜与莱公同盛旦:表达与友人共庆丰收的快乐。
  6. 官居鼎鼐相传:象征权力和地位的代代相传。
  7. 未应此地借蕃宣:不必依赖他地的繁荣。
  8. 来年开宴处,人在凤池边:描绘未来聚会的美好场景。

修辞手法

  • 比喻:以“鼎鼐”象征地位和权力。
  • 对仗:词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添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的美好为主题,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对丰收的期待以及对团聚的渴望,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成熟与收获。
  • 清凉:代表舒适与愉悦。
  • 中元:传统节日,体现文化传承。
  • 凤池:象征高雅与美好聚会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中元”是指哪一天?

    • A. 正月初一
    • B. 七月十五
    • C. 八月十五
    • D. 十月一日
  2. “莱公”代表什么?

    • A. 劳动
    • B. 丰收
    • C. 春天
    • D. 夏天
  3. 诗中所说的“清凉遍满人间”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喜悦
    • C. 恐惧
    • D. 无奈

答案

  1. B. 七月十五
  2. B. 丰收
  3. B. 喜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但更加强调对故人的思念。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但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