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步枫子韵》

时间: 2025-01-27 04:23:17

生憎花发柳含烟,东海飘蓬二十年。

忏尽情禅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经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京步枫子韵 苏曼殊 〔近代〕 生憎花发柳含烟,东海飘蓬二十年。忏尽情禅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经眠。

白话文翻译: 我讨厌花开柳绿含烟的景象,如同在东海漂泊无依的二十年。我忏悔尽了所有的情感,禅悟了空无的色相,在琵琶湖畔枕着经书入眠。

注释:

  • 生憎:非常讨厌。
  • 花发柳含烟:形容春天花开的景象,柳树含烟,形象生动。
  • 东海飘蓬:比喻漂泊无依的生活,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
  • 忏尽:彻底忏悔。
  • 情禅:指通过禅修来净化情感。
  • 空色相:佛教术语,指万物本质为空,无固定形态。
  • 琵琶湖:位于日本京都附近的一个大湖。
  • 枕经眠:枕着经书入睡,表示专心修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近代诗人、翻译家,出生于日本,后归国参与革命活动。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风格独特,深受读者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曼殊在日本西京(今京都)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对佛教修行的向往。诗中“东海飘蓬二十年”反映了他在海外的长期流浪经历,而“忏尽情禅空色相”则体现了他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佛教修行的向往。首句“生憎花发柳含烟”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诗人却对其感到厌恶,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漂泊感。后两句“忏尽情禅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经眠”则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和对清净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苏曼殊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生憎花发柳含烟”:诗人用“生憎”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厌恶,这种反常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漂泊感。
  • 第二句“东海飘蓬二十年”:用“飘蓬”比喻诗人长期的漂泊生活,“二十年”则强调了时间的漫长。
  • 第三句“忏尽情禅空色相”:诗人通过“忏尽”表达了对过去情感的彻底放下,“情禅”和“空色相”则体现了诗人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
  • 第四句“琵琶湖畔枕经眠”:诗人想象自己在琵琶湖畔枕着经书入睡,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东海飘蓬”比喻诗人长期的漂泊生活。
  • 拟人:“花发柳含烟”中的“含烟”赋予了柳树以人的情感。
  • 对仗:“忏尽情禅空色相”中的“忏尽”和“情禅”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佛教修行的向往。通过对比春天的美景和长期的漂泊生活,诗人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渴望和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花发柳含烟:春天的美景,但诗人却对其感到厌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漂泊感。
  • 东海飘蓬:比喻诗人长期的漂泊生活,强调了时间的漫长。
  • 琵琶湖畔:诗人想象中的清净之地,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生憎花发柳含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爱 B. 厌恶 C. 无所谓 答案:B

  2. “东海飘蓬二十年”中的“飘蓬”比喻什么? A. 稳定的家庭生活 B. 长期的漂泊生活 C. 短暂的旅行 答案:B

  3. 诗中“忏尽情禅空色相”体现了诗人对什么哲学的深刻理解? A. 儒家 B. 道家 C. 佛教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曼殊的其他诗作,如《本事诗十首·选二》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 其他表达漂泊生活和佛教修行的诗作,如王维的《鹿柴》等。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但苏曼殊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佛教修行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曼殊诗集》:收录了苏曼殊的全部诗作,可以全面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 《佛教与中国文学》:探讨佛教哲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苏曼殊诗中的佛教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