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和差须二诗不已又得二首》

时间: 2024-10-05 09:10:35

乏萧生表褚公须,那更痴年已倍瑜。

爱北征诗穷愈壮,鄙东封稿死犹谀。

誉臣亦有毁臣者,知我宁无罪我乎。

惜取宝珍常自照,底须揭日耀群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乏萧生表褚公须,那更痴年已倍瑜。
爱北征诗穷愈壮,鄙东封稿死犹谀。
誉臣亦有毁臣者,知我宁无罪我乎。
惜取宝珍常自照,底须揭日耀群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个人理想追求的坚持。诗人哀叹自己缺乏像萧生(萧何)那样的才能,面临褚公(褚遂良)所代表的权贵压力,感叹时光流逝,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热爱北方征战的豪情在诗歌中愈发显得壮阔,而对东边封笔的屈从则显得愚昧。即使在赞美和毁谤之间,诗人也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清白和理想。他呼吁珍惜自我,保持明亮的内心,即使在逆境中也要高扬志向,以照亮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注释:

  • :缺乏,表示诗人对自身能力的自谦。
  • 萧生:指萧何,汉初名将,象征才华和能力。
  • 褚公:指褚遂良,唐代著名书法家和官员,象征权威。
  • 倍瑜:意指年华已逝,无法再现当年风采。
  • 北征:北方的征战,象征豪情和壮志。
  • :鄙视,表示对东边的无能和屈辱。
  • 誉臣:受赞美的臣子,指那些被赞颂的人。
  • 宝珍:比喻自身的才能和价值。
  • :光照,强调自我反省和保持清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后期生活在南宋。他以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豪情壮志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一个政治动荡、社会风气不正的时代,诗人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感到不满,借诗表达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刘克庄在诗中自谦地提到自己“乏萧生表”,暗示对萧何卓越才能的羡慕,同时也反映出对当权者的无奈和对自身才华的自嘲。在“爱北征诗穷愈壮,鄙东封稿死犹谀”中,诗人表达了对北方豪情壮志的向往,与对东边屈从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显示了诗人的抱负,也揭示了时代中人们的压抑与愤懑。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自我价值的探讨,强调要珍惜自身的才能,以光照愚昧之人,这种自省与反思的精神贯穿全诗,充满了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引发读者对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乏萧生表褚公须:缺乏像萧何那样的才能,对权贵褚公的无奈感叹。
  2. 那更痴年已倍瑜:时间已逝,年华不再,感叹年轻时的理想未能实现。
  3. 爱北征诗穷愈壮:对北方征战的热爱与向往,反映出诗人对豪情壮志的追求。
  4. 鄙东封稿死犹谀:对东边的无能鄙夷,暗示对迎合权贵的厌恶。
  5. 誉臣亦有毁臣者:即使受赞美的人也有被毁谤的,强调社会的复杂和艰难。
  6. 知我宁无罪我乎:质疑社会对自己的误解,强调自身的清白。
  7. 惜取宝珍常自照:珍惜自身才能,保持内心的明亮。
  8. 底须揭日耀群愚:要高扬自己的理想,以照亮愚昧的人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乏萧生表”与“鄙东封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宝珍”比喻自身的才能,强调其珍贵。
  • 反问:通过反问强调自我清白,增加了情感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理想的坚守和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强调了自我反省和价值追求的重要性,是对时代中人们迷茫与追求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萧生:象征才能与理想。
  • 褚公:象征权力与压迫。
  • 北征:勇气与壮志。
  • 东封:屈从与无奈。
  • 宝珍:自我价值与内心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萧生”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萧何
    B. 褚遂良
    C. 李白

  2. 诗人对“东封”的态度是: A. 崇拜
    B. 鄙视
    C. 忽视

  3. “惜取宝珍常自照”中的“宝珍”指的是什么? A. 财富
    B. 自身才能
    C. 地位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杜甫:两位诗人均反映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但杜甫的作品更显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刘克庄则更多展现个体的内心挣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与评论》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