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三首》

时间: 2025-01-11 21:46:43

图二疏归无画工,留君严去欠文公。

卸了尚书呼长者,纳还学士做渔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图二疏归无画工,留君严去欠文公。
卸了尚书呼长者,纳还学士做渔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种归隐的情景:在没有画工的情况下,图画的美感自然消失;留住君子不离去,却是对文人公的期许。卸下尚书的官职,呼唤长者;重新接纳学士,做一个渔翁,享受简单宁静的生活。

注释

  • 图二疏归:意指图画的疏离与归隐,暗指自然的美在于简约。
  • 无画工:没有画工来描绘,寓意自然的美不需要人工修饰。
  • 留君严去:留住君子,严肃的态度让人不舍。
  • 欠文公:对文人公的期待和依恋。
  • 卸了尚书:辞去官职,代表对权力的放弃。
  • 呼长者:召唤长者,象征对智慧与传统的尊重。
  • 纳还学士:重新接纳学士,体现对知识的重视。
  • 做渔翁:渔翁象征一种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梅溪,宋代诗人。与陆游、杨万里并称,作品风格豪放,擅长咏史抒怀。他的诗歌多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刘克庄对社会现状感到失望,因而向往隐逸生活。这首诗反映了他对权力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又三首》通过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自由生活的渴望。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图画的缺失反而让自然的美更加突出,表现了一种“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通过“卸了尚书”和“做渔翁”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权力与知识的双重反思,他不仅在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也在寻求生活上的简单。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图二疏归无画工:图画因缺乏画工而显得简单,象征自然的美。
  2. 留君严去欠文公:希望能留住君子,表达对文人的敬重。
  3. 卸了尚书呼长者:放弃官职,呼唤长者,体现对传统智慧的尊重。
  4. 纳还学士做渔翁:接纳知识分子,追求渔翁般的自由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卸了尚书”和“纳还学士”,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生活比作图画,强调自然的纯粹。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隐逸与归隐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权力的厌倦,向往自然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图画:象征自然的美,反映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尚书:代表权力与责任,诗人对其的放弃表现了对世俗的厌倦。
  • 渔翁:象征自由与宁静,代表理想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画工”意指什么? A. 画工的高超技艺
    B. 自然之美不需修饰
    C. 画工的缺失
    D. 画工的懒惰

  2. 诗人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A. 官员
    B. 学者
    C. 渔翁
    D. 商人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陆游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权力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但刘克庄更强调自然的简单与宁静,而陆游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