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4-27 21:34:31

迢递层楼接远天。

楼高不睹月婵娟。

风催密叶都成浪,雨散平林欲化烟。

初有雁,已无蝉。

自欹孤枕得安便。

暂抛身外无穷事,换取新凉一夜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作者: 汪东 〔清代〕
迢递层楼接远天。楼高不睹月婵娟。
风催密叶都成浪,雨散平林欲化烟。
初有雁,已无蝉。自欹孤枕得安便。
暂抛身外无穷事,换取新凉一夜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遥远的风景,楼阁高耸直通天际,然而因其高度却无法看到明月的美丽。风吹动树叶宛如波浪,雨水洒落让平坦的林间似乎变成烟雾。此时初秋的雁群已经飞走,而蝉声也已消失。诗人靠着孤独的枕头安然入睡,暂时抛开了外界的种种烦恼,换来了一夜的新凉。

注释:

  • 迢递:遥远,形容距离长。
  • 层楼:高楼,指诗人所处的楼阁。
  • 月婵娟:指明月,形容其美丽。
  • 催密叶:风吹拂使树叶相互碰撞,形象如波浪。
  • 散平林:指雨水洒落在平坦的树林中,产生烟雾的效果。
  • 欹孤枕:侧躺着孤独的枕头,形容孤独。
  • 无穷事:指世间繁杂的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晚清时期,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受到传统文化影响,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人生感悟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诗人可能身处于某个高楼之中,因环境变化而感受到的孤独和对外界纷扰的逃避,表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鹧鸪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开篇通过“迢递层楼接远天”描绘出高楼与远天的关系,传达出一种遥远的意境,接着以“楼高不睹月婵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渴望却又无法触及的无奈。此处,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展现出高处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中间部分“风催密叶都成浪,雨散平林欲化烟”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递出一种诗意的动感,风与雨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增添了情感的深度。最后两联则转向内心,表现出一种自我安慰的状态,诗人选择暂时抛开世俗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相互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迢递层楼接远天:形容高楼耸立,连接着远远的天空。
  2. 楼高不睹月婵娟:高楼虽然直入云天,却无法看到明月的美丽。
  3. 风催密叶都成浪:风吹动树叶,仿佛形成了波浪。
  4. 雨散平林欲化烟:雨水洒落,使得平坦的林间似乎变成了烟雾。
  5. 初有雁,已无蝉:初秋的雁已经飞走,而蝉声也随之消失。
  6. 自欹孤枕得安便:诗人靠着孤独的枕头,感到内心的安宁。
  7. 暂抛身外无穷事:暂时抛开世间的种种烦恼。
  8. 换取新凉一夜眠:换来了凉爽的一夜安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催密叶都成浪”,通过比喻将树叶比作波浪,形象生动。
  • 拟人:如“雨散平林欲化烟”,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增强表现力。
  • 对仗:全诗的结构和语句相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外界纷扰的逃避,传达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层楼:象征高远、超脱的追求。
  2. 月婵娟:象征美丽与渴望。
  3. 密叶:象征自然生机与活力。
  4. :象征离别与时光流逝。
  5. 孤枕: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楼高不睹月婵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喜悦
    • C. 无奈
    • D. 愤怒
  2. 诗中“风催密叶都成浪”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D. 排比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 A. 对权力的追求
    •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C. 对金钱的渴望
    •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1. C. 无奈
  2. B. 比喻
  3.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2. 《秋夕》 - 杜甫: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

诗词对比:

  • 《鹧鸪天》 vs 《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但《鹧鸪天》更加关注自然景色的变化,而《静夜思》则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详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
  2. 《诗经与古诗》 - 论述古代诗歌的演变及其影响。
  3. 《清代诗人汪东研究》 - 深入探讨汪东的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