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又过。那更雨摧风挫。留得浅红三两朵。竹梢烟雾锁。把酒对花危坐。多病多愁都可。舞蝶游蜂迷道左。惜春忙似我。
白话文翻译:
春天又过去了,雨水和风暴使春光黯淡,留下了几朵浅红的花。竹梢上烟雾缭绕,仿佛被锁住一般。我端着酒杯对着花木孤独地坐着,心中有着太多的病痛与愁苦。舞动的蝴蝶和游荡的蜜蜂让我迷失了方向,惋惜春天的匆匆流逝,忙得像我一样。
注释:
- 春又过:意指春天已经过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 那更雨摧风挫:形容春天的美好被雨水和风势侵袭,意象较为凄凉。
- 留得浅红三两朵:指春天留下的花朵不多,衬托出季节的短暂。
- 竹梢烟雾锁:竹子顶端笼罩着烟雾,营造出一种幽静、迷离的氛围。
- 把酒对花危坐:面对花木独自端酒而坐,表达孤寂与对春天的怀念。
- 多病多愁都可:即使心中有很多病痛与忧愁,也要面对现实。
- 舞蝶游蜂迷道左:蝴蝶飞舞,蜜蜂游荡,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泼。
- 惜春忙似我:对春天的惋惜与珍视,表明时间的无情与个人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胜己,宋代诗人,生平尚无详细记载,但其诗歌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谒金门》创作于春季,正值春天的更迭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和个人的感受,表达对春天流逝的惋惜和内心的愁苦。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诗作,诗人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开头便以“春又过”引入,简洁地展示了春天的结束,接着用“雨摧风挫”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暗示着诗人心境的忧伤与无奈。接下来的“留得浅红三两朵”则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残存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竹梢烟雾锁”一句,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春天的气息在烟雾中缭绕,难以捉摸。此时,诗人端坐对花,独酌而生出愁苦,生动地体现了“多病多愁”的心境。最后两句“舞蝶游蜂迷道左,惜春忙似我”则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与对自身困境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传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感受,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风格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又过:点明季节的变迁,表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那更雨摧风挫:自然的力量使春天的美好遭受打击,暗含诗人的心情波动。
- 留得浅红三两朵:春天的花朵残留不多,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易逝。
- 竹梢烟雾锁: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景,反映诗人内心的孤寂。
- 把酒对花危坐:表现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与独自思考的情景。
- 多病多愁都可:即便生活中充满痛苦与烦恼,依然要面对。
- 舞蝶游蜂迷道左:生动展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形成与前文的对比。
- 惜春忙似我:感叹春天的匆匆流逝,表达个人的无奈与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竹梢烟雾锁”来形容春天的隐秘感和不易捕捉的美。
- 拟人:舞蝶和游蜂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生动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以春天的美丽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与内心愁苦的挣扎,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生机、希望与美好。
- 花:代表着美丽与短暂,诗中花的少量残存反映了时间的无情。
- 竹:象征坚韧与清雅,竹梢上的烟雾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 酒: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蝶、蜂: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天被什么摧残?
- A. 阳光
- B. 雨水与风
- C. 雪
-
诗人对花的态度是?
- A. 喜爱
- B. 无所谓
- C. 厌恶
-
诗中“竹梢烟雾锁”所传达的情感是?
- A. 欢快
- B. 迷茫
- C. 悲伤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的笔调更加柔婉细腻。
- 《春望》:杜甫则在历史背景下融入了对家国的忧虑,表现出更为深沉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的文学评论与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