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指剥春葱去采苹》

时间: 2025-01-09 01:03:54

指剥春葱去采苹。

衣丝秋藕不沾尘。

眼波明处偏宜笑,眉黛愁来也解颦。

巫峡路,忆行云。

几番曾梦曲江春。

相逢细把银釭照,犹恐今宵梦似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指剥春葱去采苹》
作者:陈三聘 〔宋代〕

指剥春葱去采苹。
衣丝秋藕不沾尘。
眼波明处偏宜笑,
眉黛愁来也解颦。
巫峡路,忆行云。
几番曾梦曲江春。
相逢细把银釭照,
犹恐今宵梦似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田园风光,诗人怀着愉悦的心情,去采摘春天的葱和苹果。她的衣服轻盈如秋天的藕,仿佛没有沾上尘埃。明亮的眼波中流露出笑意,愁眉却在眉间显现。回忆起巫峡小路,仿佛看到了行云,曾几何时梦见那曲江的春景。相逢之时,轻轻点亮银色的灯笼,生怕今夜的梦会变得如此真实。


注释

  • 指剥:用手指剥开,形容轻松自然的动作。
  • 春葱:春天生长的葱,象征生机。
  • 衣丝秋藕:形容衣服轻柔如秋天的藕,意在表达清新之感。
  • 眼波明处:明亮的眼神,指向心情愉悦。
  • 眉黛:通常指浓眉,形容愁苦。
  • 巫峡:指巫峡的风景,具有诗意的回忆。
  • 银釭:银色的灯笼,代表夜晚的相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三聘,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但以词作见长,作品多描写情感与自然景色,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下,士人多有闲情雅致,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词中表现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过往情怀的追忆,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田园生活,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回忆的追思。开篇以“指剥春葱去采苹”引出春天的主题,轻松愉悦的意象使读者感受到春的生机。接下来的“衣丝秋藕不沾尘”则通过对衣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

“眼波明处偏宜笑,眉黛愁来也解颦”两句,展现了人物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笑意又有愁苦,仿佛在言语间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后半部分则通过对巫峡的回忆,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层次,体现出诗人在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之间的强烈共鸣。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略带忧愁的氛围,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也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珍惜与怀念。词中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相结合,使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指剥春葱去采苹:用手指剥开葱,去采摘苹果,展现春日的活动。
  • 衣丝秋藕不沾尘:衣服轻盈如秋藕,象征清新脱俗。
  • 眼波明处偏宜笑:明亮的眼波流露笑意,表现愉悦的情感。
  • 眉黛愁来也解颦:眉间愁苦,情感复杂,既有欢笑又有忧愁。
  • 巫峡路,忆行云:回忆巫峡的路,想起行云的悠然。
  • 几番曾梦曲江春:几次梦见曲江的春天,表达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相逢细把银釭照:相遇时点亮银灯,象征重温往昔。
  • 犹恐今宵梦似真:生怕今夜的梦太过真实,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衣丝秋藕”比喻衣服的轻盈,生动形象。
  • 对仗:如“眼波明处偏宜笑,眉黛愁来也解颦”,工整对仗,增强节奏感。
  • 拟人:通过情感赋予自然景物,以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愉悦的共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葱:象征生机与希望。
  • 秋藕:代表清新与优雅。
  • 眼波:体现内心情感与情绪。
  • 巫峡:承载着诗人的记忆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指剥春葱去采苹”表示什么活动?

    • A. 春天的耕种
    • B. 采摘春葱和苹果
    • C. 赏花
  2. “眉黛愁来也解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复杂的情感
    • C. 生气
  3. 诗中提到的“巫峡”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怀旧与回忆
    •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更侧重于对爱情的细腻描写。
  • 秦观《鹊桥仙》:以神话传说为背景,描绘了爱情的甜蜜与忧伤,主题更为浓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历代词人传》

这些资料将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