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碧鲜庵》
时间: 2025-01-11 08:52: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祝英台碧鲜庵
女慕天下士,游学齐鲁间。
结友去东吴,全身同木兰。
伯也不可认,洁已殉古欢。
信义苟不亏,生死如等闲。
蛱蝶成化衣,双飞绕青山。
舍宅为道院,祝陵至今传。
当年梳妆台,即汉风雨坛。
嵯峨石壁下,遗庵名碧鲜。
春秋荐苹藻,灵响来珊珊。
晴天披石发,恍惚见云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英俊士人的崇慕,她游历齐鲁,学习知识,结交了朋友,最后选择了东吴。她的气质如同木兰花般清雅。虽然她的爱人不能被识别,但她的清白却已追随古代的情怀。信义若不丧失,那么生死也不过是等闲之事。像蝴蝶一样,她的衣裳轻盈,双双飞舞在青山之上。她舍弃居所,设立道院,至今祝英台的传说依然存在。往昔的梳妆台就像汉代的风雨坛,巍峨的石壁下,留下了名为碧鲜的庵堂。春秋时节推荐的苹藻,灵动的声音响起,宛如轻纱般的仙女。晴日里披着石发,恍惚间看见她的云鬟。
注释:
- 女慕天下士:女子向往天下的英俊士子。
- 游学齐鲁间:在齐鲁地区游学,齐鲁是古代的文化中心。
- 结友去东吴:结交朋友,前往东吴,东吴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 全身同木兰:比喻她的品德和气质如同木兰花一样。
- 信义苟不亏:信义如果不失去。
- 蛱蝶成化衣:比喻女子的衣裳轻盈如蝴蝶。
- 祝陵:指的是祝英台的墓地,传说中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大就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文化繁荣的时期,作品多以抒情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祝英台的传说密切相关,祝英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情悲剧人物,她的故事体现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祝英台的传奇故事为背景,表现了她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与坚持。诗中通过女主对天下士的仰慕,展现了女性对文化与智慧的向往,体现出她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精神。诗句中提到的“信义苟不亏,生死如等闲”,传达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表达了在生死面前,爱情的永恒与坚定。诗的意象丰富,如“蛱蝶成化衣”,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形象,也象征着自由与灵动。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触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女慕天下士:开头即点明主题,女子对英俊士子的倾慕。
- 游学齐鲁间:表达她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 结友去东吴:进一步描绘她的交际圈和背景。
- 全身同木兰:借用木兰花比喻她的清雅。
- 伯也不可认:对爱情的隐喻,难以识别的爱人。
- 洁已殉古欢:表达她为爱情保持纯洁的愿望。
- 信义苟不亏:强调信义的重要性。
- 蛱蝶成化衣: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女子的轻盈。
- 双飞绕青山:展现出一种自由的意象。
- 舍宅为道院:表达她对道义的追求。
- 祝陵至今传:传说的延续,强调祝英台的影响力。
- 当年梳妆台: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 即汉风雨坛:将古代文化与现代情感结合。
- 嵯峨石壁下:描绘自然环境的壮丽。
- 遗庵名碧鲜:提到遗留下来的庵堂。
- 春秋荐苹藻:春秋时节,自然的美好。
- 灵响来珊珊:声音的轻柔,增添了诗的灵动感。
- 晴天披石发: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 恍惚见云鬟:最后一句展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蛱蝶成化衣”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女子的美丽与轻盈。
- 对仗:“生死如等闲”与“信义苟不亏”形成对比,强调了爱情的坚定。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诚与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努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蛱蝶:象征自由与美丽。
- 青山:代表自然的壮丽与永恒。
- 道院:象征精神追求与理想生活。
- 碧鲜:象征清新自然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女慕天下士”指的是什么?
- A. 女子对士子的仰慕
- B. 女子对士人的嫉妒
- C. 女子对士人的无奈
- D. 女子对士人的漠视
-
“信义苟不亏”的意思是:
- A. 信义可以被抛弃
- B. 信义是最重要的
- C. 信义是可有可无的
- D. 信义需要牺牲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祝英台碧鲜庵 vs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两者都表现了女子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由与自我价值的渴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祝英台的传说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