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叹
作者: 张衡 〔未知〕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大火流兮草虫鸣。
繁霜降兮草木零。
秋为期兮时已征。
思美人兮愁屏营。
白话文翻译:
一场大火燃烧,虫鸣声声入耳。
霜降繁重,草木凋零。
秋天已经来临,时光已然到期。
我思念那美人,愁苦如同屏障一般。
注释:
- 大火流:形容烈火熊熊,火势旺盛。
- 草虫鸣:指秋天虫鸣的声音,营造出秋季的氛围。
- 繁霜降:霜降的时节,草木开始凋零。
- 思美人:思念心中所爱,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 愁屏营:愁苦如同围屏一样,难以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衡,东汉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因其在天文学、地震学等领域的贡献而闻名。他的诗歌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自然和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冬之交,正值草木凋零之时,心中思念之情愈发加深。张衡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寄托了个人的情感。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融入了作者对美人深切的思念,展现了一种秋天冷清的氛围。开头两句描绘了秋季的特征:大火与虫鸣,繁霜与凋零,营造出一种身处变换的季节之感。随着气候的变化,草木的繁盛已不复存在,象征着时光的无情流逝。随后的“秋为期兮时已征”,则暗示着时间的紧迫感,似乎在提醒人们把握当下。最后一句“思美人兮愁屏营”,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更加深了离愁别绪的主题。诗中流露出的忧愁与无奈,显得格外动人,表现了张衡对爱情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大火流兮草虫鸣:描绘火焰肆虐的场景,虫鸣为秋天的背景音,暗示着生命的存在与消逝。
- 繁霜降兮草木零:霜降使得草木枯萎,象征着秋天的冷肃与无情。
- 秋为期兮时已征:秋天的到来意味着变化,时间的流逝催促着人们珍惜眼前。
- 思美人兮愁屏营: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愁苦的心情渗透在诗句中。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草虫鸣”与“草木零”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自然现象反映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爱人的思念,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感知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大火:象征着生命的激情与消逝。
- 草虫:代表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霜降:暗示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
- 美人:象征着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包括哪些? A. 春雨
B. 大火
C. 夏风
D. 冬雪 -
诗中“思美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欢喜
B. 愤怒
C. 思念与愁苦
D. 忧虑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均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张衡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充满了离愁,但杜甫的诗更为沉重,张衡则多了一份温柔的忧伤。
参考资料:
- 《汉诗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张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