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过隙年光》
时间: 2025-04-27 12:02: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香·过隙年光
作者: 长筌子 〔元代〕
过隙年光,如毛尘事,几人识破休矣。
归去来兮,云耕水钓,林下澹然宁耳。
翠微影里,别有些逍遥真味。
一曲玄歌寄天香,叹物华荣悴。
白茅半间而已。
畅情怀四时吟醉。
返照人生,毕竟到头何济。
坐看空华起灭,这混成消息越众美。
太朴淳风,清虚妙理。
白话文翻译:
光阴如同细微的灰尘,几个人能看穿这一切呢?
归去吧,我将在云间耕作水边垂钓,
在树林下安静地享受宁静的耳边之声。
在青翠的影子中,另有一种逍遥的真实滋味。
一曲深邃的歌曲寄托着天香,感叹世间的荣华与衰败。
白茅只是一小片而已。
借着四季的情怀,我醉心吟唱。
回顾人生,终究到头又能如何呢?
静坐看那空华的起灭,这种混沌的消息愈发显得美丽。
真是朴素纯真之风,清虚而奥妙的道理。
注释:
- 过隙年光:形容时间如同在缝隙中飞逝。
- 毛尘事:微不足道的小事。
- 云耕水钓:遥想一种恬静的田园生活,隐喻归隐自然。
- 逍遥真味:真正的闲适和自在的感觉。
- 物华荣悴:形容事物的繁华与衰败。
- 白茅:指一种植物,象征生活的简朴。
- 四时吟醉:在四季的变化中陶醉于诗歌的吟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长筌子,元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之际,作品多反映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作者通过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态度的沉思,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天香·过隙年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者通过对光阴的感慨,引发对人生的深思。诗中“过隙年光,如毛尘事”,展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渺小,令人深刻意识到人生的短暂与脆弱。紧接着,诗人以“归去来兮”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渴望在自然中寻找宁静与自我。
“林下澹然宁耳”描绘出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令人向往的田园风光在此间跃然纸上。随着诗歌的深入,“一曲玄歌寄天香,叹物华荣悴”则将目光转向人生的荣华与衰败,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最后“太朴淳风,清虚妙理”则总结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强调了追求内心宁静与真理的重要性。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时间的感慨,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过隙年光,如毛尘事”:时间如同细微的灰尘,流逝得无声无息,几人能识破其真相?
- “归去来兮”:反复呼唤自己归去,寻求安宁。
- “云耕水钓”:形象地描绘了隐士的生活。
- “翠微影里,别有些逍遥真味”:隐逸生活中,别有一番滋味。
- “叹物华荣悴”:感叹世间的盛衰荣辱。
- “畅情怀四时吟醉”:在四季的变化中,心情愉悦。
- “返照人生,毕竟到头何济”:回顾人生,最终又能改变什么?
- “坐看空华起灭”:静坐观望,人生如梦,空华渐逝。
- “清虚妙理”:强调追求真实与清净的道理。
-
修辞手法:
- 比喻:时间如毛尘,强调其微小与易逝。
- 对仗:如“云耕水钓”,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拟人:将时间与物事赋予人性,增强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和谐,提倡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意象分析:
- 年光:象征时间的流逝,反映人生短暂。
- 云耕水钓:象征理想的隐逸生活。
- 翠微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
- 物华:象征世间的繁华与虚幻。
互动学习:
-
选择题:
诗中“过隙年光”比喻什么?
A. 时间的短暂
B. 生活的繁华
C. 自然的美好
D. 人生的痛苦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白茅半间而已”意指__。 -
判断题:
诗人认为世间的荣华是持久的。 (对/错)
答案:
- A
- 生活的简朴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自华的《静夜思》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长筌子的《天香·过隙年光》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长筌子更关注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而王维则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安宁。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