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岩亮长老颂》

时间: 2025-01-26 23:49:47

敕书改律为禅,意在无力宗空,人欲破禅作律,群儿更助之攻。

莫恨塞翁失马,会取楚人亡弓。

老夫亦不掩耳,我来自听松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敕书改律为禅,意在无力宗空,
人欲破禅作律,群儿更助之攻。
莫恨塞翁失马,会取楚人亡弓。
老夫亦不掩耳,我来自听松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敕书旨在将律法改为禅宗的教义,意在强调对于空灵的理解;然而,世人却希望通过制定律法来破坏禅宗的本质,甚至小孩们也在助纣为虐。不要怨恨塞翁失马,因为最终会得到更大的好处,就如同楚国丢失了弓箭。老夫我并不掩耳,而是选择在此静静聆听松风的声音。

注释

  • 敕书: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 改律为禅:指将律法的条款转变为禅宗的教义。
  • 无力宗空:意指对空灵的理解没有力量,将其宗旨转变为表面。
  • 群儿更助之攻:指小孩们在破坏禅宗的过程中起到了助力的作用。
  • 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 楚人亡弓:指楚国的人失去了弓箭,象征失去的东西可能在未来再次得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作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奇峭著称,常常融入道家、禅宗的思想,追求自然和真情的表达。

创作背景

《慈母岩亮长老颂》是黄庭坚在禅宗和律法之间的思考之作,反映了他对当时宗教与社会对立的困惑。诗中通过对“律”和“禅”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俗与精神世界的反思,以及对真理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禅宗与律法之间的矛盾。开篇提到“敕书改律为禅”,即表明了宗教思想的转变,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却揭示了世人对这种转变的误解与抵制,展现出人们在对待精神与物质法则时的无力。诗中提到的“塞翁失马”,在表面上是个励志的比喻,实则在暗示失去与得到之间的微妙关系。整首诗通过对比与隐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哲学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禅宗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无奈。最后一句“我来自听松风”,不仅是对外界的聆听,更是内心对宁静的追求,意象深远,意味悠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敕书改律为禅:表明了国家法律向禅宗精神的转变,暗示一种新的思想潮流。
  2. 意在无力宗空:强调这种转变的空洞和无力,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3. 人欲破禅作律:说明社会对禅宗的误解,试图用律法来限制和控制禅宗。
  4. 群儿更助之攻:小孩们的参与表明这种误解是普遍存在的。
  5. 莫恨塞翁失马:用典故来传达即使在失去中也可能获得更大的好处。
  6. 会取楚人亡弓:进一步强调失去与获得的辩证关系。
  7. 老夫亦不掩耳:诗人选择对外界的嘈杂不予理会,保持内心的宁静。
  8. 我来自听松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反映出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塞翁失马”比喻失去中可能的获得,展现哲理。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和对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美感。
  • 隐喻:通过“松风”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与世无争。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黄庭坚对禅宗和法治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他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体现了禅宗哲学的深邃与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灵性、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代表着世俗的法律、规则与约束。
  • 松风:象征着自然的声音,代表宁静、和谐与内心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慈母岩亮长老颂》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黄庭坚
    • C. 杜甫
  2. “塞翁失马”的意思是?

    • A. 失去的东西永远无法得到
    • B. 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 C. 人生无常
  3. 诗中提到的“松风”象征什么?

    • A. 纷扰的世俗
    • B. 内心的宁静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展现自然与内心和谐的诗。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关于生命与失去的哲思。

诗词对比

  • 黄庭坚《慈母岩亮长老颂》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黄庭坚更侧重于对宗教与律法的思考,王维则专注于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黄庭坚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