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惠洪
数面欣羊胛,论诗喜雉膏。
眼横湘水暮,云献楚天高。
堕我玉麈尾,乞君宫锦袍。
月清放舟舫,万里渺云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惠洪之间的友谊和对诗歌的热爱。前两句提到在朋友的邀请下一起享受美食和讨论诗歌,后两句则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对远行的向往与期待。
注释:
字词注释:
- 欣羊胛:欣喜地吃羊肉。
- 雉膏:雉(野鸡)肉的美味。
- 湘水:指湘江,此处象征湘江的美丽景色。
- 楚天:指楚地的天空,象征高远。
- 玉麈:指轻巧的扇子,象征诗人的高雅。
- 锦袍:华丽的袍子,表示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 舟舫:指小舟,象征漂泊与旅行。
- 云涛:海面上波涛汹涌的云彩,象征远行的艰难与辽阔。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较为复杂的典故,主要表达的是对友谊和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诗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白沙,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山水诗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多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赠惠洪》写于宋代,诗人与惠洪是好友,诗中表达了对美食、诗歌以及友谊的珍视,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与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此诗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开头两句通过“羊胛”和“雉膏”描绘出一幅丰盛的宴席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食的享受及与友人共聚的喜悦。接着,诗人描绘了湘江的美丽暮色和楚天的高远,展现出自然的壮丽与气势,给人以心灵的宽慰与开阔。后面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象征着他对未来旅程的向往与不舍。整首诗在欢快的氛围中又透出淡淡的忧伤,体现了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数面欣羊胛:在宴席上,几面羊肉,表示美味的享受。
- 论诗喜雉膏:讨论诗歌,欣赏美味的雉肉,突显文人对诗歌和美食的热爱。
- 眼横湘水暮:眼前是湘江在黄昏时的景象,描绘了静谧的自然。
- 云献楚天高:云彩高悬,天空辽阔,象征着无限的可能与胸怀。
- 堕我玉麈尾:轻轻丢下扇子,表示对友人的祝福。
- 乞君宫锦袍:请求朋友赠予华丽的袍子,象征着对友谊的珍视与希望。
- 月清放舟舫:月光下放舟,寓意着宁静与美好的旅行。
- 万里渺云涛:远方的波涛,象征着人生旅途的广阔与未知。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对仗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湘水暮”与“楚天高”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画面感,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在自然与友谊之间的情感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诗歌的追求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羊胛、雉膏:象征丰盛与快乐的生活。
- 湘水、楚天: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心灵的向往。
- 月、舟舫:象征宁静的旅行与人生的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数面欣羊胛”中的“羊胛”指的是什么?
A) 羊的肉
B) 羊的骨头
C) 羊的皮
D) 羊的心 -
诗中提到的“湘水”是哪条河流的名称?
A) 黄河
B) 长江
C) 湘江
D) 珠江 -
诗中体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什么情感?
A) 敬重
B) 争斗
C) 亲密
D) 疏远
答案:
- A) 羊的肉
- C) 湘江
- C) 亲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光下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孤独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水景色,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黄庭坚《赠惠洪》与李白《赠友人》:两者皆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但黄庭坚更注重自然意象的描绘,李白则表现了对人生的哲思与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古诗词常识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