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子永见访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9 13:12:54

混俗休超俗,居家似出家。

有为皆影事,无念即生涯。

莫觅安心法,翻成捏目花。

作糜须谷粟,千劫漫炊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混俗休超俗,居家似出家。
有为皆影事,无念即生涯。
莫觅安心法,翻成捏目花。
作糜须谷粟,千劫漫炊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不要与世俗攀比,过着居家生活就像出家一样。所有的作为都是虚幻的事物,若没有杂念,生活就能自在。别去寻找安心的法门,这样反而会变成捏眼花(即自欺欺人)。就算你吃的是米谷和粟米,经过千劫也只是徒劳地煮砂子。

注释:

  • 混俗:与俗世混在一起,指的是与世俗的生活相结合。
  • 超俗:超越世俗,脱离世俗的生活。
  • 影事:影像的事情,指虚幻的事物。
  • 无念:没有杂念。
  • 安心法:指能使人安心的方法或法门。
  • 捏目花:指自欺欺人,捏眼睛看花,意即看不见真实的事物。
  • 作糜:吃米谷和粟米。
  • 千劫:经历千劫,形容时间漫长。
  • 炊砂:形容徒劳无益的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复,号石湖,浙江吴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主张诗歌应当反映真实的情感与境遇。

创作背景:

《次韵李子永见访二首》是范成大在与友人李子永的交往中所作,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和内心修养的思考。诗作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反思,表达了对超越尘世纷扰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探讨了世俗与内心的关系。诗人首先提出“混俗休超俗”,暗示在世俗生活中不必过于追求名利,而应保持一种淡泊的态度。接着,通过“有为皆影事,无念即生涯”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人生中的许多追求其实都是虚幻的,只有在放下杂念后,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莫觅安心法,翻成捏目花”一句,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心灵平静时容易陷入的误区,提醒我们不要被外在的形式所迷惑。同时,最后的“作糜须谷粟,千劫漫炊砂”则运用极具形象化的比喻,强调了追求物质享受的徒劳,从而引导读者反思真正的人生价值。

整首诗通过朴实的语言和深邃的哲思,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诗中隐含的道家思想,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简朴的生活方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混俗休超俗:告诫人们不要刻意追求超脱于世俗之外的生活。
  2. 居家似出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保持一种出世的心态。
  3. 有为皆影事:所有的努力与追求往往是短暂而无实质的影像。
  4. 无念即生涯:没有杂念,生活就会变得简单而自在。
  5. 莫觅安心法:不要过于追求能够让人安定的法门。
  6. 翻成捏目花:反而会让自己陷入自欺的状态。
  7. 作糜须谷粟:即使吃的是简单的食物。
  8. 千劫漫炊砂:经历无数的时间,依旧是徒劳无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追求比作影像,强调其虚幻性。
  • 对仗:如“混俗休超俗,居家似出家”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用“炊砂”象征无意义的追求,表达对物质生活的反思。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然,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中保持一种清醒的自我,追求真实而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被外物所困扰。

意象分析:

  • 俗与超俗:代表人们在世俗生活与追求内心宁静之间的矛盾。
  • 影事:象征虚幻的追求与短暂的生活状态。
  • 米谷与粟:代表朴素的生活与对物质的反思。
  • 捏目花:象征对现实的自欺与幻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混俗休超俗”意指: A. 应该追求世俗的成功
    B. 不必追求超凡脱俗的生活
    C. 生活应该只关注物质
    D. 应该放弃一切人际关系

  2. “作糜须谷粟”表达的意思是: A. 追求奢华的生活
    B. 享受简单的生活
    C. 忽视基本的生活需求
    D. 对生活的无奈

  3. 该诗的主题思想是: A. 追求名利
    B. 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C. 对世俗的妥协
    D. 物质生活的重要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次韵李子永见访二首》与王维的《鹿柴》都体现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但范成大更倾向于反思世俗的虚幻,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自然的宁静之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