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元龙赴泗州》
时间: 2025-04-30 06:46:37意思解释
送王元龙赴泗州
原文展示:
子猷风味最诸王,试吏聊怀筦库章。
鹄峙碧桐初振羽,珠遗沧海渐腾光。
淮山暮眺千峰擢,洛水秋输万鷁翔。
顾我行为大梁役,一卮薄酒话愁肠。
白话文翻译:
王元龙,你的风度和才华在众多年轻人中最为出众,今天作为小吏,我也怀念起那古老的典籍。
白鹤在碧绿的梧桐树上翩翩起舞,珍珠从大海深处渐渐闪烁着光芒。
我在淮山的傍晚中眺望,千峰耸立,洛水的秋天,万只鸿雁自由翱翔。
回想我在大梁城的辛苦劳作,举杯薄酒,诉说内心的愁苦。
注释:
- 子猷:王元龙的字,古代人取字是为了表示个性或志向。
- 风味:风采与气质。
- 筦库章:古籍之典,指对文采的追求。
- 鹄:白鹤,一种优雅的鸟,象征高洁。
- 碧桐:指青翠的梧桐树,常用来渲染自然之美。
- 珠遗沧海:珍珠在大海中闪烁的比喻,象征珍贵的事物逐渐显露。
- 千峰擢:形容山峰高耸。
- 万鷁翔:成群的鸿雁飞翔,象征自由与壮观。
- 一卮薄酒:一杯简单的酒,表示对友人的情谊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淇水,北宋时期著名词人,早期的婉约派代表,作品情感细腻,语言优美,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描写。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元龙即将赴泗州任职之际,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王元龙赴泗州》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秦观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王元龙的风采与志向,展现了友谊的深厚。这首诗的开头,秦观首先称赞了王元龙的才能,显示了他对友人的欣赏和期望。接下来的两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壮丽的意境,白鹤与珍珠的意象,不仅表现了王元龙的高洁与美好,也暗示了他未来的光辉与成就。最后一联则转向自己,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愁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在赞美与感伤之间,流露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体现出古人送别时特有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子猷风味最诸王”:称赞王元龙的风采与才华,表明他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 “试吏聊怀筦库章”:作为小吏的自己也怀念古典的文献,表现出对文化的追求。
- “鹄峙碧桐初振羽”:描绘白鹤在树上展翅,象征着自由和高洁。
- “珠遗沧海渐腾光”:比喻珍珠从海中显现,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展现。
- “淮山暮眺千峰擢”:在黄昏中眺望高山,体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思考。
- “洛水秋输万鷁翔”:描绘秋天的洛水,成群的鸿雁飞翔,象征着自由与壮观。
- “顾我行为大梁役”:回顾自己在大梁的辛劳,表达生活的艰辛。
- “一卮薄酒话愁肠”:一杯薄酒诉说心中的愁苦,情感真挚。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鹤与珍珠作为象征,表达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友谊、送别与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意象分析:
- 白鹤:象征高洁、自由,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珍珠:代表珍贵的事物,象征着未来的光辉与成就。
- 山水:描绘自然的壮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子猷”指的是谁?
- A. 秦观
- B. 王元龙
- C. 洛水
-
“鹄峙碧桐”中“鹄”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白鹤
- C. 一种树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愁苦
- C. 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比较《送王元龙赴泗州》和李白《送友人》中的送别情感,前者更注重对友人前途的祝福,后者则更多表现离别的伤感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