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邓慎思沐於启圣遇李端叔》
时间: 2025-04-28 03:30: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羸兵瘦马犯黄尘,自笑区区梦里身。
不是对花能伏老,自绿无酒可浇春。
校书天禄陪群彦,曦发阳阿遇故人。
三百六旬如此少,更添香火坐逡巡。
白话文翻译:
一身疲惫、马瘦兵弱在黄尘中行走,自嘲在梦中也只是一介凡人。
并不是对着花朵就能安享晚年,若没有美酒,春天又怎能浇灌。
在天禄的书房中与群英共聚,阳光明媚的地方与老友重逢。
三百六十天如此短暂,只有更添香火而坐,反复徘徊。
注释:
- 羸兵瘦马:形容士兵和马匹都很疲惫,状态不佳。
- 黄尘:指黄沙,象征艰苦的环境或战斗的场景。
- 区区:微不足道的意思。
- 伏老:安享晚年,指安静地度过晚年生活。
- 自绿无酒:意指没有酒水来浇灌春天的美好时光。
- 校书天禄:天禄是古代书籍的名称,意指书房或学问之所。
- 香火:指祭祀或纪念先人的活动。
- 逡巡:徘徊、游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工于词,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与苏轼、李清照等同为宋词大家。其词风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诗人通过与友人重聚,寄托了对友谊和生活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友谊珍贵的感慨。开篇以“羸兵瘦马犯黄尘”引入,展现出一种疲惫与无奈,暗示了生活的艰辛。接着通过“不是对花能伏老,自绿无酒可浇春”,表达了即使身处美好环境,也难以享受生活的乐趣,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失落。
中间的“校书天禄陪群彦”则转向美好的回忆,代表了诗人与友人共聚时的欢乐,显示出文化交流与友谊的珍贵。结尾的“更添香火坐逡巡”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哲理。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人在时光中的孤独与渴望,友谊与回忆在其中显得格外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羸兵瘦马犯黄尘:描写士兵和马的疲惫,反映出战乱带来的困苦。
- 自笑区区梦里身:表现出诗人自嘲,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力。
- 不是对花能伏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但意识到单纯欣赏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 自绿无酒可浇春:强调了生活中的缺憾,没有酒水无法享受春天的美好。
- 校书天禄陪群彦:描绘与友人共聚的场景,体现诗人对文化的重视与追求。
- 曦发阳阿遇故人:阳光下与老友重逢,意象温暖而美好。
- 三百六旬如此少:感叹生命短暂,时间匆匆流逝。
- 更添香火坐逡巡:引申出祭祀与回忆,反复思考人生的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羸兵瘦马”比喻人生的艰辛。
- 对仗:如“校书天禄陪群彦,曦发阳阿遇故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在时光流逝中更显得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尘:象征艰难的环境。
- 花:代表生活的美好与渴望。
- 酒:象征享乐与友谊的纽带。
- 香火:象征对过去的追忆与纪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羸兵瘦马”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富有的生活
B. 战乱的艰辛
C. 美好的回忆
答案:B -
诗人认为“自绿无酒可浇春”是指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生活的缺憾
C. 友谊的珍贵
答案:B -
“三百六旬如此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生活的富足
B. 时间的珍贵
C. 友谊的重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与秦观在诗中皆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但李白更倾向于通过酒和月亮来抒发孤独,而秦观则通过与友人的重聚来反思生命的短暂与友谊的珍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秦观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