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于马上作诗》
时间: 2025-01-10 18:59: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广陵于马上作诗》
作者:曹丕 〔魏晋〕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
古公宅岐邑。实始剪殷商。
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
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
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驻扎在江边的情形,江水滚滚而流,戈矛如山林般耸立,铠甲在阳光下闪耀。勇猛的将领怒火中烧,气势如虹。有人说江水宽广,但一根芦苇也能划行而过。通过不战而屈服敌人,收起武器称为贤良。古时的公族在岐邑开始削弱殷商的统治,孟尝在虎牢营中布阵,郑国的人因此而感到恐惧。充实国家治理,发展农业,先王的失败最终导致了灭亡。兴办农业于淮泗之间,修建房舍在徐方,权衡利弊,军队都欣然安定。哪里比得上东山之诗,令人感到深深的忧伤。
注释
- 汤汤:形容水流的声音,气势浩大。
- 戈矛:古代兵器的统称,象征战争和武力。
- 玄甲:黑色的铠甲,象征军队的强大。
- 猛将:勇猛的将领,意指战争中的英勇人物。
- 贤良:指有德行的人,治理国家的高尚理想。
典故解析
- 古公:指周朝的开国君主古公亶父,开始削弱殷商的统治。
- 孟献:孟尝,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士人,象征着智勇双全。
- 郑人:指春秋时期的郑国,以其历史背景反映当时的政治形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魏国的第二位皇帝,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风豪放,常表现出对政治、战争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曹丕统治时期,正值三国时期,国家动荡不安,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对贤良政治的渴望,反映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诗歌鉴赏
《广陵于马上作诗》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反思。开头通过对江水的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戈矛如山,象征着战斗的来临。接着,诗人以猛将的愤怒和气势,体现出战争的残酷。对“江水广”的反驳,强调了在战争面前微弱的个体的无奈。而后,诗中提到不战而屈敌的理想,呼唤着贤良之治,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诗人将古代的治国理政与当下的局势相联系,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思考与期许。最后一句对东山之诗的感叹,透露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整首诗在对比激烈的战争与安定的生活中,透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忧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观兵临江水:描绘军队驻扎在江边,形成一种紧张的气氛。
- 水流何汤汤:水流声如雷,象征着战斗的激烈。
- 戈矛成山林:武器如同山林般密集,展现出战争的规模。
- 玄甲耀日光:铠甲闪烁,显示出军队的威武。
- 猛将怀暴怒:勇猛的将领怒火中烧。
- 胆气正纵横:勇气四溢,表现出将领的豪情。
- 谁云江水广:质疑江水宽广,暗示战斗的危险。
- 一苇可以航:微小的力量也能抵达,象征希望。
- 不战屈敌虏:提倡以和为贵,不用战争来解决。
- 戢兵称贤良:呼吁收起武器,进行贤良政治。
- 古公宅岐邑:历史典故,指代削弱殷商的开国君主。
- 实始剪殷商:强调历史的开始与变革。
- 孟献营虎牢:提及历史人物,增强诗的厚重感。
- 郑人惧稽颡:反映当时的恐惧与不安。
- 充国务耕殖:强调发展农业、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 先零自破亡:古代的灭亡警示,体现对国家的忧虑。
- 兴农淮泗间:意图发展农业,稳固国家。
- 筑室都徐方:提倡安居乐业,建设美好家园。
- 量宜运权略:强调权衡利弊,合理运用权力。
- 六军咸悦康:希望军队安定,国家繁荣。
- 岂如东山诗:对理想状态的叹息,表现出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戈矛比作山林,形象地表现出战争的规模。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水流何汤汤”夸大了江水的浩大,渲染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体现了作者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贤良政治的追求,反映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浩大与流动,隐喻国家的动荡。
- 戈矛:象征着战争与武力的强大。
- 猛将:象征着勇气与力量。
- 贤良:象征着理想的政治状态。
- 东山:象征着理想的归宿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水广”是用来表达什么? a) 江水的宽广
b) 战争的危险
c) 和平的渴望 -
曹丕在诗中提到的“猛将”象征着什么? a) 失去的希望
b) 勇气与力量
c) 绝望 -
“不战屈敌虏”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态度是? a) 积极参与
b) 以和为贵
c) 无所谓
答案
- b) 战争的危险
- b) 勇气与力量
- b) 以和为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鹳雀楼》王之涣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广陵于马上作诗》
两首诗在情感上有明显的对比。《静夜思》表现出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而《广陵于马上作诗》则关注国家的动荡与对和平的渴望,反映了诗人不同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魏晋诗歌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曹丕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