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题张君俊建都西安说后》
时间: 2025-04-27 19:11: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题张君俊建都西安说后
作者:章士钊
窥江胡马难重数。那有桁头堪御侮。
只贪江上泛渔舟,南宋山河成赘附。
收京二字何曾腐。西北天生还地负。
剩从高处见神州,应遣衣冠都北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江河上胡马的感慨,数量难以重数,何以能用桁头来抵御侮辱?只贪恋江边的渔船,南宋的山河如今成为附庸。收复京城这两个字何曾腐朽?西北的地理条件自然而然地背负着历史的重任。剩下的就是从高处看见的神州,应该让衣冠士子都北渡。
注释:
- 窥江:从江边窥视,寓意观察。
- 胡马:指外族入侵的马匹,象征外侮。
- 桁头:古代船只的横梁,借指防御设施。
- 赘附:附属、依附的意思,指南宋沦陷后山河的状况。
- 腐:衰败、腐朽的意思。
- 西北天生:西北本自有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责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章士钊(1867-1939),字君毅,号逸斋,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和学者。他生于清末,经历了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时期,主张振兴中华,爱国情怀深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历史动荡的背景下,作者借题发挥,通过对南宋灭亡的感慨,激发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传达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引发读者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开篇即用“窥江胡马难重数”引入,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外敌入侵的无奈与愤懑。接着,诗人用“那有桁头堪御侮”反问,揭示出单靠防备是无法应对外侮的现实。
“只贪江上泛渔舟,南宋山河成赘附”更是直击心灵,表达了对南宋沦陷后山河残破的感慨,似乎在提醒后人要警惕历史的重演。接下来的“收京二字何曾腐”,则体现了对复兴的坚定信念与理想,显示出即使历经沧桑,心中仍有一份对家国的执着。
最后两句“剩从高处见神州,应遣衣冠都北渡”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呼唤有志之士北渡,重振山河,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窥江胡马难重数:从江边看过去,敌人的马匹数量难以估计,暗示敌人的强大。
- 那有桁头堪御侮:没有桁头能抵挡敌人的侵扰,表现出防御的无力。
- 只贪江上泛渔舟:沉迷于江上的渔舟生活,显示出对生存安逸的渴望。
- 南宋山河成赘附:南宋的山河现在沦为附属,历史的痛苦与屈辱感。
- 收京二字何曾腐:复兴京城的理想并未消亡,表达了诗人的信念。
- 西北天生还地负:西北的地理条件与历史责任,强调环境的宿命。
- 剩从高处见神州:从高处俯视祖国,展现出诗人胸怀的情怀。
- 应遣衣冠都北渡:呼唤有志之士北上,表达对复兴的期待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强调无力感与失落感。
- 比喻:用江河、渔舟等意象隐喻国家的安危与命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复兴的坚定信念。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激励后人要有担当,奋力前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象征着国家的命脉与历史。
- 胡马:代表外敌的侵扰。
- 桁头:象征防御与无力感。
- 渔舟:代表安逸生活的向往。
- 神州:象征着祖国的广阔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窥江胡马”指的是什么? A. 江边的渔民
B. 外敌的入侵
C. 江河的宁静
D. 诗人的感慨 -
诗人对南宋的山河有何感慨? A. 赞美
B. 忧伤
C. 无所谓
D. 喜悦 -
“收京二字何曾腐”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信念?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复兴的坚定信念
C. 对个人自由的向往
D. 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陶渊明《饮酒·其五》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词作中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思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具有同样的爱国情怀与历史感。
- 陶渊明的田园诗则展现了另一种对生活的追求与对历史无奈的沉思,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章士钊《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