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日发潮》
时间: 2025-01-26 00:57: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十二日发潮 来犹念衾裯,去已谢絺綌。 浮生几寒暑,大半是役役。 长安冠盖地,难著山林客。 虽云住连月,归梦无废夕。 扁舟落吾手,旧路渐可识。 迎潮初荡桨,晚日旋挂席。 如鱼离罗网,如马脱羁絷。 回首钓台高,清风明可揖。
白话文翻译:
来到这里还想着温暖的被褥,离开时已不再需要凉席。 一生中经历多少寒暑,大部分时间都在奔波劳碌。 长安这样的繁华之地,难以容纳山林隐士。 虽然在这里住了几个月,但归乡的梦从未间断。 小船落入我手中,熟悉的路渐渐清晰。 迎着潮水初次划桨,傍晚时分挂起帆席。 如同鱼儿脱离渔网,如同马儿摆脱束缚。 回首望去,高高的钓台,清风明朗,值得敬礼。
注释:
- 衾裯(qīn chóu):指被褥。
- 絺綌(chī xì):指细葛布,这里指凉席。
- 役役:形容劳苦不息。
- 冠盖:指官员的服饰和车乘,代指官场。
- 羁絷(jī zhí):束缚,羁绊。
- 揖(yī):古代的礼节,表示敬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离开长安,回归自然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赵蕃离开长安,回归自然时所作。诗中透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归乡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官场与山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浮生几寒暑,大半是役役”一句,深刻描绘了诗人一生的奔波劳碌,而“如鱼离罗网,如马脱羁絷”则形象地表达了脱离束缚的喜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深切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来犹念衾裯,去已谢絺綌。”:诗人来到这里还想着温暖的被褥,离开时已不再需要凉席,表达了诗人对温暖和自由的向往。
- “浮生几寒暑,大半是役役。”:诗人一生中经历多少寒暑,大部分时间都在奔波劳碌,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长安冠盖地,难著山林客。”:长安这样的繁华之地,难以容纳山林隐士,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疏离感。
- “虽云住连月,归梦无废夕。”:虽然在这里住了几个月,但归乡的梦从未间断,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
- “扁舟落吾手,旧路渐可识。”:小船落入我手中,熟悉的路渐渐清晰,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期待。
- “迎潮初荡桨,晚日旋挂席。”:迎着潮水初次划桨,傍晚时分挂起帆席,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如鱼离罗网,如马脱羁絷。”:如同鱼儿脱离渔网,如同马儿摆脱束缚,表达了诗人脱离束缚的喜悦。
- “回首钓台高,清风明可揖。”:回首望去,高高的钓台,清风明朗,值得敬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如鱼离罗网,如马脱羁絷”,形象地表达了脱离束缚的喜悦。
- 对比:如“来犹念衾裯,去已谢絺綌”,对比了诗人对温暖和自由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归乡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衾裯:温暖的被褥,象征温暖和舒适。
- 絺綌:凉席,象征凉爽和自由。
- 扁舟:小船,象征归途和自由。
- 钓台:高高的钓台,象征自然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役役”一词的意思是? A. 悠闲自在 B. 劳苦不息 C. 轻松愉快 D. 安逸舒适
- 诗中“如鱼离罗网,如马脱羁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悲伤 B. 喜悦 C. 愤怒 D. 恐惧
- 诗中“长安冠盖地,难著山林客”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A. 向往 B. 疏离 C. 热爱 D. 依赖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赵蕃的《八月十二日发潮》: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山林的宁静和美丽,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脱离官场束缚的喜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