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丁峡》
时间: 2025-01-24 14:44: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家上清峰,来从青天上。
手扪参井光,四顾神何王。
訇然开剑门,群山绿如浪。
十日披烟岚,所至意皆当。
打头横绝崖,忽与行人抗。
引领千仞高,不辨峰背向。
卷地生潮声,滔滔水名漾。
策马随飞湍,始见峡门壮。
砯崖裂苍玉,一隙露开放。
螺旋而蚁穿,怪石相偎傍。
就下稍宽平,江流不肯让。
摩空扬巨刃,五丁殊奇创。
想当开凿时,风雷争簸荡。
美女颜妖娆,金牛气凄怆。
试问商周前,飞越更何状。
白话文翻译:
我家住在高高的清峰上,仿佛从青天上降下来。
手触摸星星的光辉,四周望去神灵在何处?
突然间打开了剑门,群山如波浪般绿意盎然。
十天的烟雾笼罩着,所到之处意趣盎然。
在悬崖的顶端,忽然与行人相遇。
引领着千仞之高,不辨峰的背向。
大地上卷起潮声,滔滔江水荡漾。
骑马随飞流,终于见到壮丽的峡门。
山崖裂如苍玉,一缝隙露出开放。
螺旋而蚂蚁穿行,怪石相依偎。
下去稍微宽平,江流却不肯退让。
空中高扬巨刃,五丁奇妙的创作。
想当年开凿时,风雷争相晃动。
美女的面容妖娆,金牛气氛凄凉。
试问商周时期,飞越又是什么样子?
注释:
- 清峰:形容山峰的清高。
- 参井光:比喻星光。
- 剑门:指峡谷中如剑般的山势。
- 滔滔水名漾:形容江水奔流不息,波涛汹涌。
- 五丁: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中有开山劈石的能力。
典故解析:
- 剑门:古代传说中的险要山口,常用作喻指艰险之地。
- 五丁:源于《山海经》,传说开山的神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汪仲洋(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 创作背景:此诗借景抒情,描绘了五丁峡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五丁峡》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的诗歌,展现了五丁峡壮丽的风景和自然的神秘力量。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峡谷的壮丽与自己内心的感受相结合,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开篇以“我家上清峰”引入,既是自我抒发,又为后文的描绘设定了背景。诗中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句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例如“群山绿如浪”,形象地展现了山峦的波涛起伏。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结合历史,以“想当开凿时,风雷争簸荡”来反映人类与自然的斗争,表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伟大。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家上清峰:自述的身份,强调自然环境的高远。
- 来从青天上:形容云雾缭绕,仿佛与天相接。
- 手扪参井光:感受星光,体现了诗人的探索精神。
- 四顾神何王:表达了对神秘自然的敬畏。
- 訇然开剑门:剑门的突然出现,制造了惊奇感。
- 群山绿如浪:使用比喻,描绘山的颜色与形态。
- 十日披烟岚:描写了山中雾气的变化。
- 打头横绝崖:形象地展现了悬崖的险峻。
- 卷地生潮声:自然声音的描绘,增强了音韵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群山绿如浪”,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拟人:如“江流不肯让”,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五丁峡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敬仰、对历史的思考以及个人的情感经历。
意象分析:
- 清峰:象征高洁与远离尘世。
- 剑门:象征险峻与挑战。
- 潮声: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奔流。
- 美女:象征美的幻影与历史的追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剑门”象征什么?
- A. 安全
- B. 险峻
- C. 美丽
-
“群山绿如浪”中的“浪”是指:
- A. 水
- B. 风
- C. 山的形态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 A. 敬畏与赞美
- B. 无所谓
- C. 恐惧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与汪仲洋的山水诗相似之处在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人情的抒发,但王维更侧重于抒情与哲思,而汪仲洋则更加壮丽和宏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大全》
- 《山水诗的艺术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