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吕簿池亭韵》
时间: 2025-02-04 15:40: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举杯邀月到幽塘,八月波心碎夜光。
倒影帘花翻翠色,飞梭锦段织红芳。
是中有客供千首,此外无尘染六郎。
昨夕主人间立久,一身风露带天香。
白话文翻译:
我举杯邀请明月,来到这幽静的池塘,八月的波心上,夜光似乎被打碎了。
倒影在帘子上翻动着翠绿的颜色,飞梭在锦段上编织着红色的花香。
这里有客人吟诵千首诗词,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尘埃染指六郎。
昨晚主人在这里站了很久,身上沾染了风露的清香。
注释:
- 幽塘:幽静的池塘。
- 八月:指农历的八月,通常是中秋之时。
- 波心碎夜光:波浪荡漾,夜光似乎被波心打碎,形容水面月光的美丽。
- 倒影帘花:花在帘子上的倒影,表现出水中的景象。
- 飞梭锦段:用飞梭编织的锦段,形容精致的织物。
- 千首:指诗篇或文采,表达出客人文采斐然。
- 六郎:可能指的是某个诗人或文人,特指某种文雅的情境。
- 风露:指清晨的露水,象征清新。
- 天香:指自然的香气,表达出一种清幽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子元,号寄庐,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刘过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次吕簿池亭韵》作于中秋时节,诗人邀月饮酒,借景抒情,体现出对月色的欣赏及对友人吟咏的渴望,展现了浓厚的文人雅趣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境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下池塘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举杯邀月”的意象,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邀请。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淡雅的生活情趣。特别是“八月波心碎夜光”一句,将月光与水波的美丽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后面几句则通过“倒影帘花”和“飞梭锦段”,描绘出水面上的美丽倒影与织物的华丽,进一步深化了诗意。最后几句则回归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诗人对清雅生活的追求与对友人情谊的珍视。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优雅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举杯邀月到幽塘:诗人举杯饮酒,邀请月亮来到幽静的池塘,表现了对自然的亲近。
- 八月波心碎夜光:描绘了八月夜晚水面波光粼粼的美丽。
- 倒影帘花翻翠色:水中的倒影与窗帘上的花相互映衬,形成美丽画面。
- 飞梭锦段织红芳:比喻精美的织物,寓意生活的美好与繁华。
- 是中有客供千首:客人吟诵诗篇,增添了文人雅集的氛围。
- 此外无尘染六郎:寥寥数语,传达出一种纯净的境界。
- 昨夕主人间立久:回忆与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 一身风露带天香:身上沾染的清新气息,象征自然的魅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夜光碎”形象生动,勾勒出月光在水面上波动的美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 意象:水波、月光、倒影等意象交织,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月光、池塘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的欢愉,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人际情谊的珍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清幽与宁静。
- 水:象征流动的时间与生命的脆弱。
- 花:代表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 风露:象征自然的清新气息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八月”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举杯邀月”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自然和友谊
C. 权力
D. 荣誉 -
“昨夕主人间立久”中“立久”指的是什么? A. 站立的时间长
B. 坐着的时间长
C. 走动的时间长
D. 玩耍的时间长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以月亮为主题,展现了孤独而高洁的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思念之情,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