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
时间: 2025-01-10 22:17: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马篇
作者: 孔稚珪 〔南北朝〕
骥子局且鸣。铁阵与云平。
汉家嫖姚将。驰突匈奴庭。
少年鬬猛气。怒发为君征。
雄戟摩白日。长刚断流星。
早出飞狐塞。晚泊楼烦城。
虏骑四山合。胡尘千里惊。
嘶笳振地响。吹角沸天声。
左碎呼韩阵。右破休屠兵。
横行绝漠表。饮马瀚海清。
陇树枯无色。沙草不常青。
勒石燕然道。凯归长安亭。
县官知我健。四海谁不倾。
但使强胡灭。何须甲第成。
当今丈夫志。独为上古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匹骏马在战场上嘶鸣的情景,队伍如铁阵般整齐,直逼云霄。汉朝的将领嫖姚带领士兵冲入匈奴的庭院。年轻的豪杰们豪情万丈,愤怒地为国而战,手中的长戟似乎能触及到太阳,剑光如流星般闪烁。清晨时分,骑兵已经越过飞狐塞,傍晚时则停泊在楼烦城。敌骑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胡人的尘土弥漫千里,嘶鸣的战马和角声震耳欲聋。左边打破了呼韩的阵线,右边击溃了休屠的士兵。我们在广阔的沙漠中横行,饮马于清澈的瀚海。陇山的树木已经枯竭无色,沙草也不再常青。铭刻在石头上的燕然道,指引着回归长安的路。县官知道我的英勇,四海之内谁不倾佩?只要能消灭强敌胡人,何必依赖甲第的荣耀?当今的男子汉志向,唯愿成为上古的英雄。
注释
- 骥子:指优良的马。
- 嫖姚:汉朝名将,善于用兵。
- 怒发为君征:为国出征的怒气。
- 雄戟:象征武器,表示勇猛。
- 飞狐塞、楼烦城:古地名,表示边疆。
- 胡尘:指敌人带来的尘土。
- 燕然道:指古代的军事道路,象征着胜利归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孔稚珪,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南北朝时期,正值北方匈奴与南方汉朝对峙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边疆将士的气概,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诗歌鉴赏
《白马篇》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作,诗中以骏马、战场、将领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士兵保卫国家的英勇气概。全诗的节奏感强烈,字句之间充满了动感,仿佛能听到战马的嘶鸣和战鼓的轰响。诗人通过描绘汉朝的将领嫖姚带领士兵奋勇出征,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愤怒。尤其在“怒发为君征”一句中,充分展现了少年将士的激情和斗志。此外,诗中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左碎呼韩阵,右破休屠兵”,增强了诗歌的力度和气势。整首诗不仅是对战斗场景的描绘,更是对英勇精神的赞美,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向往和推崇。通过这些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使得《白马篇》成为古代战争诗篇中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骥子局且鸣:优秀的马在喘息,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 铁阵与云平:军队如铁桶般坚固,与天空相平。
- 汉家嫖姚将:提到汉朝的将领,强调国家的力量。
- 驰突匈奴庭:勇猛地冲入敌人领地。
(此处省略逐句解析,读者可继续分析剩余句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军队比作铁阵,形象生动。
- 对仗:整齐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 夸张:如“雄戟摩白日”,夸大了武器的威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豪情壮志,展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英雄精神的崇拜。表达了在乱世中,年轻人应当奋勇杀敌、保卫家园的豪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骥子:象征优秀的士兵和战马。
- 铁阵:象征坚固的军队。
- 雄戟:象征力量和勇气。
- 胡尘:象征外敌的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将领是谁? A. 曹操
B. 嫖姚
C. 李白 -
填空题:诗中“左碎呼韩阵,右破__兵”。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敌人的怜悯。(对/错)
答案:
- B
- 休屠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白马篇》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展现了豪情壮志,但《白马篇》更侧重于战斗场景,而《将进酒》则更多地探讨人生哲学与豪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南北朝文学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