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门常侍祷明堂,
窦武陈蕃横被殃。
料得天公方睡着,不应受嘱变官方。
白话文翻译:
黄门侍郎在明堂中祈祷,窦武和陈蕃因此遭受祸殃。
想必天公此时正在酣睡,不该受人之托而改变天命。
注释:
- 黄门常侍:指的是在朝廷中负责礼仪和祈祷的官员。
- 明堂:古代用来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
- 窦武、陈蕃:历史人物,窦武是汉朝的权臣,陈蕃也是汉朝的名士,他们都在权力斗争中遭受了不幸。
- 料得:想必,推测。
- 天公:指天命或上天的意志。
- 变官方:改变原有的命令或决策。
典故解析:
- 窦武、陈蕃的遭遇可追溯到《史记》和《汉书》,两人因权臣之争而蒙冤。
- 明堂祈祷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周朝,古人相信祈祷能够影响天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字子恺,号青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样,常融入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士人对历史的思考与时局的反思时刻,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遭遇,表达对权力与命运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读史三绝》通过对历史人物窦武和陈蕃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权力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提到“黄门常侍祷明堂”,暗示了古代士人的虔诚与对权力的渴望,但随之而来的“窦武陈蕃横被殃”,则揭示了这种渴望可能带来的悲剧。这种转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讽刺与警示的意味,显示出历史的残酷与无情。
诗中“料得天公方睡着”的意象,象征着上天的冷漠与无动于衷,暗示祈祷与天命之间的无奈对立。最后一句“不应受嘱变官方”,则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在权力的游戏中,常常是无辜者遭受连累。
整首诗在简练中蕴含深意,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对人性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和对命运的无奈叹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门常侍祷明堂:描绘了官员在祭祀场所虔诚祈祷的场景,暗示对权力与天命的依赖。
- 窦武陈蕃横被殃:指出历史上因权力斗争而遭受冤屈的典型例子,展现权力游戏的残酷。
- 料得天公方睡着:表达对上天的无奈,强调天命的不可预测。
- 不应受嘱变官方:警示人们在权力与命运面前的渺小与无助。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黄门常侍”和“窦武陈蕃”,形成鲜明对比。
- 隐喻:用“天公”隐喻命运的无情。
- 反讽:通过对祈祷的描绘,讽刺其无效。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了对历史和权力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人们在历史的洪流中,面对命运与选择时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堂:象征权力与信仰的结合,反映古代士人的政治理想。
- 天公:象征命运与无情,反映对不可知未来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门常侍在明堂中祈祷,主要是为了____。
- A. 求取官职
- B. 祈求天命
- C. 祭祀祖先
- D. 增加财富
-
窦武和陈蕃的遭遇主要反映了____。
- A. 权力的争斗
- B. 个人的荣耀
- C. 家族的传承
- D. 文化的兴盛
-
诗中“天公”象征的是____。
- A. 古代神明
- B. 权力的象征
- C. 命运与无情
- D. 人们的信仰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读史三绝》与杜甫的《春望》,二者都反映了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但杜甫的诗更加强调国破家亡的沉痛,而洪咨夔则侧重于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与警示。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汉书》与《史记》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