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远望惠山二首》

时间: 2025-01-24 03:46:55

准拟归时到未迟,归时不到悔来时。

惠山不识空归去,枉与常州作住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远望惠山二首
作者:杨万里
准拟归时到未迟,
归时不到悔来时。
惠山不识空归去,
枉与常州作住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思考与感慨。诗的意思是:原本打算在即将归家的时候还不算晚,但归家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并未到达,心中不免为之前的来时感到懊悔。惠山却对我这种空手而归并不知情,白白与常州相处,失去了归属感。

注释:

  • 准拟:原本打算。
  • :悔恨、后悔。
  • 惠山:指的是一座山,象征着归属的地方。
  • 常州:地名,作者与此地有一定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常常在诗中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与动荡之际,作者常常因政事而不得归乡,内心充满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雨中远望惠山二首》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对归乡的深切思考。诗中前两句通过“准拟”和“悔”这两个关联词,展现了归家的复杂心理:一方面是期待归家的心情,另一方面却又因未能如愿而感到懊悔。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了惠山这一意象,通过“惠山不识空归去”来映衬自己内心的失落与迷茫。

整首诗的情感情境在细腻的描写中愈发浓烈,诗人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他对人生选择和归属的深刻思考。尤其是“枉与常州作住持”一句,将这种失落感推向高潮,暗示了对常州生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恋。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充满了哲理的深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归属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准拟归时到未迟:虽然计划归家,但实际上还未到归期。
    • 归时不到悔来时:当真正要归家时,才感到之前的来时是多么的懊悔。
    • 惠山不识空归去:惠山这一地方并不理解我为何空手而归。
    • 枉与常州作住持:在常州的生活是徒劳的,与其相处并没有意义。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表现出一种对比,体现了归家的期待与现实的矛盾。
    • 意象:惠山作为故乡的象征,代表了归属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归乡的思索与无奈,蕴含着对人生选择的反思,探讨了归属感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 惠山:象征着故乡与归属感,代表了诗人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 常州:代表诗人在外的生活状态,带有一种失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准拟归时到未迟”意味着什么?

    • A. 诗人已经到了惠山
    • B. 诗人还没有归家
    • C. 诗人感到幸福
    • D. 诗人已经后悔
  2. “惠山不识空归去”的意思是:

    • A. 惠山知道诗人归去了
    • B. 惠山不了解诗人的心情
    • C. 惠山是个空地方
    • D. 惠山很美丽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与杨万里都描写了归乡的情感,但陶渊明更强调田园生活的安逸与宁静,而杨万里则表现出对归属感的迷茫与失落。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