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长居海畔。非帛衣身应不暖。
海畔长居。漫燠凡躯性自如。
於公愿管。转化多人为首赞。
愿管公於。养就仙胎得展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长时间住在海边的情景,尽管不是穿着丝绸的衣服,但身体应该感到温暖。长期居住在海边,让人感到自在与放松。为了公众的利益,我希望能改变许多人,让他们都来赞美。希望能为公众的利益,培养出一个仙人的胎儿,让他能够自由展翅。
注释
- 减字木兰花:一种词牌名,常用来写词。
- 长居海畔:长时间居住在海边。
- 非帛衣:不是用丝绸做的衣服。
- 漫燠:随意地享受温暖。
- 於公愿管:出于公共利益的愿望。
- 转化多人:改变很多人。
- 仙胎:仙人的胎儿,象征着高贵与超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哲,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结合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理想。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人们精神状态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在形式上优雅,音律和谐,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的“长居海畔”,不仅是对居住环境的描绘,更是隐喻一种归隐的理想生活。海的辽阔与自由,象征着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向往。
“非帛衣身应不暖”一句,旨在表达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强调内心的温暖与满足。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繁华之间的差异,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温暖来自于内心的丰盈,而非外在的奢华。
后半部分的“愿管公于,养就仙胎得展舒”,则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理想追求。诗人希望能为大众带来福祉,培育出超凡脱俗的人才,以此来改变社会的现状。这种理想主义的情怀,令人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总之,这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真挚,既有个人的情感表达,又有对社会的思考,体现了王哲作为元代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居海畔”:表明身份与环境,隐含安静与自在的心境。
- “非帛衣身应不暖”:强调内心的温暖远比外在的物质更为重要。
- “海畔长居”:重复强调,进一步巩固主题。
- “漫燠凡躯性自如”:描述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 “於公愿管”: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公众服务的心愿。
- “转化多人为首赞”:希望带动更多人向善向美。
- “愿管公於”:再次呼唤公共利益的重视。
- “养就仙胎得展舒”: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出理想的人才。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手法,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差异。
- 运用了隐喻,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内心的情感。
- 通过重复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个人与社会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公众利益的关心。它通过对海边生活的描绘,展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象征自由与广阔,代表诗人向往的理想生活。
- 帛衣:象征物质的奢华,反衬出精神的追求。
- 仙胎:象征着理想的高尚人格与社会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物质生活
- B. 自然景观
- C. 个人与社会的理想
- D. 爱情
-
“长居海畔”意指什么?
- A. 住在海边
- B. 追求自由
- C. 远离现实
- D. 与海为伴
-
诗中提到的“仙胎”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超凡脱俗的人才
- C. 美丽的自然
- D. 普通人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哲的《减字木兰花》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前者更关注于个人的内心情感,而后者则侧重于对历史与时间的思考。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各自展现了诗人独特的风格与情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