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二》

时间: 2025-01-10 19:02:43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遇十二首·其二
作者: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内心的烦恼如同被洗净的一样清澈。握着这份情感,感谢高飞的鸟儿,它们可以传递我远方的思念。每天的黄昏与清晨,我都怀着空虚的心情,谁能够理解我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呢?飞翔与沉落的事物本就隔绝,我又能从何处找到对我真诚的安慰呢?

注释

  • 幽人:指孤独的人,常用来形容隐居或独处的人。
  • 滞虑:指困扰、忧虑的心情。
  • 高鸟:高飞的鸟,象征自由和传递情感的媒介。
  • 怀空意:怀有空虚、孤独的情感。
  • 飞沈理:飞翔和沉落的道理,这里指事物的不同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仕途坎坷,曾任宰相。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五言古诗,常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感遇十二首》是张九龄在政治生涯中所作的作品,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该诗写作时期,正值他政治生涯的起伏,内心充满了忧虑与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虑。首联“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通过“幽人”与“独卧”的描写,直接描绘了诗人孤独的状态,紧接着“滞虑”与“洗孤清”则反映出他内心的复杂情感,似乎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心中的烦恼却无法完全消散。接下来的“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则展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远方情感的寄托,这里的“高鸟”象征着诗人希望能够通过它们将心中的思念传递出去。诗的后半部分“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表达了诗人对他人理解自己内心情感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更是深刻地反映了他对现实与理想之间隔阂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张九龄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悟,使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人归独卧:描绘诗人独自归来后卧于床上,表达孤独。
  • 滞虑洗孤清:内心的忧虑通过独处的清静得到洗净,心境清澈。
  • 持此谢高鸟:诗人在此刻感激高飞的鸟儿,想通过它们传递情感。
  • 因之传远情:鸟儿成为情感传递的媒介,远方的思念寄托于此。
  • 日夕怀空意:日日夜夜怀有空虚的心情,表达了内心的孤寂。
  • 人谁感至精:感慨无人能够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
  • 飞沈理自隔:飞与沉的道理本就隔绝,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何所慰吾诚:最后反问,自己又能从何处得到内心的慰藉。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日夕”与“飞沈”形成对照。
  • 比喻:高鸟比喻为情感的传递者,带有象征意义。
  • 拟人:借助鸟儿的形象,传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表达了人在面对内心复杂情感时的无奈与渴望被理解的心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人:象征孤独与隐逸的人生。
  • 高鸟:象征自由、情感的传递与希望。
  • 孤清: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清澈,反衬忧虑。
  • 飞沈:象征事物的不同命运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幽人”指的是: A. 朋友
    B. 孤独的人
    C. 高飞的鸟
    D. 诗人

  2. “滞虑洗孤清”的意思是: A. 内心烦恼得到解决
    B. 内心忧虑如同洗净般清澈
    C. 孤独使人烦恼
    D. 诗人想要洗澡

  3. 诗人在诗中希望: A. 找到朋友
    B. 被人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
    C. 回到过去
    D. 自由飞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 王维《竹里馆》:描绘隐逸生活与自然的融合。

诗词对比

  • 张九龄的《感遇》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感受,但张九龄更关注内心的纠结与思念,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与心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诗经》
  3. 《唐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