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又次韵赠阮甥》

时间: 2025-01-08 20:01:23

一树青青桂子荣,广寒宫殿玉为楹。

不知天上何年堕,故使人间有种生。

风影碎摇签帙爽,露华倒洗华头清。

寸田更与加培埴,收取天香染姓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树青青桂子荣,
广寒宫殿玉为楹。
不知天上何年堕,
故使人间有种生。
风影碎摇签帙爽,
露华倒洗华头清。
寸田更与加培埴,
收取天香染姓名。

白话文翻译:

一棵青葱的桂树开满了花,
广寒宫殿的支柱是用玉石做的。
不知天上是什么时候掉落的,
因此才让人间有了这种植物的生长。
风的影子轻轻摇曳,拂动着清爽的书卷,
露水的光华洗净了花头的清幽。
寸土的田地更是要加倍培育,
收取那来自天上的香气,留下我的名字。

注释:

  • 桂子:指桂花,象征着高洁和美好。
  • 广寒宫殿:传说中的月宫,玉为楹意指宫殿的华美。
  • 不知天上何年堕:指桂花不知何时从天上降落到人间。
  • 风影碎摇:形容风轻轻摇动的样子。
  • 签帙:指书卷。
  • 露华:清晨的露水。
  • 寸田:指狭小的田地。
  • 埴:泥土,指培育土壤。

典故解析:

“广寒宫殿”出自《山海经》,描述的是月亮上的神话场所;“桂子”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桂花的美好寓意密切相关,常与秋天和团圆的节日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字仲明,号聿庵,擅长古诗,风格清新,情感细腻。他的诗作往往融合自然景物与抒情,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特定的场合下写给朋友阮甥,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通过桂花的美好象征抒发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桂又次韵赠阮甥》一诗,以桂花为主旨,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诗的开篇“一树青青桂子荣”,生动描绘了桂树的生机与活力,暗示着友谊的芬芳与美好。接着提到“广寒宫殿玉为楹”,将桂花与神话中的月宫相联系,不仅提升了桂花的地位,也向阮甥传达了对其的赞美。

“不知天上何年堕,故使人间有种生”则引发了对时间与生命的不禁思考,天上何时的桂花飘落到人间,象征着缘分的奇妙和生命的延续。诗中通过“风影碎摇签帙爽,露华倒洗华头清”均以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仿佛一切都在这片刻中宁静和谐。

最后两句“寸田更与加培埴,收取天香染姓名”,不仅体现了对桂花的珍视,更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执着与追求,寓意着在小小的田地中也要加倍努力,去收获那份来自自然的美好。整首诗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树青青桂子荣:描绘了一棵青翠的桂树,象征着生命与美好的开始。
  2. 广寒宫殿玉为楹:将桂树与广寒宫的华美相联系,寓意着桂花的珍贵。
  3. 不知天上何年堕:对桂花从天上降落至人间的时间感到疑惑,反映了对生命流逝的思考。
  4. 故使人间有种生:因桂花的降落而使人间得以繁盛,象征着缘分和生机。
  5. 风影碎摇签帙爽:描绘风轻轻摇动书卷,营造出清爽的氛围。
  6. 露华倒洗华头清:露水洗净了花头,象征着纯净与清新。
  7. 寸田更与加培埴:在狭小的土地上要加倍努力去耕作,体现了勤劳的精神。
  8. 收取天香染姓名:收获天上香气,象征着追求美好与成就。

修辞手法:

  • 比喻:桂树与广寒宫殿的比喻,提升了桂花的地位。
  • 拟人:风影与露华的描绘,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桂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桂子:象征美好、高洁的情感。
  2. 广寒宫:象征着神秘与美好。
  3. 风影:寓意轻柔与宁静。
  4. 露华:象征纯净与清新。
  5. 寸田:象征着努力与追求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广寒宫殿”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地球
    B. 月亮
    C. 天空
    D. 地下

  2. 诗中提到的“桂子”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与高洁
    C. 怨恨
    D. 竞争

  3. “风影碎摇签帙爽”中“签帙”指的是什么?
    A. 书卷
    B. 笔墨
    C. 纸张
    D. 画作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秋夕》:杜甫的作品,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洪咨夔《桂又次韵赠阮甥》:两者均描绘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际的珍视,但李白更显豪放,洪诗则更显细腻。

通过对两首诗的对比,可以发现洪咨夔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关注情绪的激荡与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