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冯时行
眉黛低颦,一声春满流苏帐。
却从檀响。渐到梅花上。
归卧孤舟,梅影舟前飏。
劳心想。岸横千嶂,霜月铺寒浪。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眉毛微微皱起,春意在流苏帐子里弥漫开来。
轻声的檀板声传来,渐渐飘到梅花树上。
我归卧在孤舟之上,梅花的影子在船头摇曳。
我心中劳累的思绪,望向岸边千山万岭,
寒霜映照着月光,铺展在波涛之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眉黛:指眉毛,形容皱眉时的样子。
- 流苏帐:流苏是装饰,帐是帐篷,形容环境的优雅。
- 檀响:檀板声,一种乐器声。
- 归卧:返回卧床,表示安静休息。
- 梅影:梅花的影子。
- 千嶂:千山万岭。
- 霜月:寒冷的月亮,给人清冷的感觉。
- 寒浪:冰冷的波浪。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象征高洁与坚韧。梅花在寒冬中绽放,常被视为坚强、正直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宋代诗人,字子华,号千里,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点绛唇》创作于北宋时期,背景是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孤独感。
诗歌鉴赏:
《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美好期待和对孤独生活的反思。开篇“眉黛低颦”,将一个愁眉苦脸的女子形象呈现出来,给人一种温柔而又带着几分忧伤的感觉。接下来的“春满流苏帐”,则将春天的气息引入,流苏帐子恰似女子的闺房,温暖而又柔和。
“却从檀响,渐到梅花上”,檀板声的传来,不仅是音乐的象征,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从而引发诗人对梅花的联想。梅花的清香与坚韧,恰如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归卧孤舟,梅影舟前飏”,诗人把自己比作在孤舟上漂浮的人,孤独的影子在船前摇曳,象征着内心的漂泊与思索。而“岸横千嶂,霜月铺寒浪”,则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仿佛在讲述着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感悟。整首诗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眉黛低颦”:描绘了女子微愁的神情。
- “一声春满流苏帐”: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温馨的环境中。
- “却从檀响”:传来的乐声,增添了氛围。
- “渐到梅花上”:音乐与梅花的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 “归卧孤舟”:诗人的归宿,隐喻孤独的心境。
- “梅影舟前飏”:梅花的影子在波动,象征着生命的流动。
- “劳心想”:思绪繁杂,反映内心的挣扎。
- “岸横千嶂”:壮阔的山景,展现自然之美。
- “霜月铺寒浪”:寒月映照下的波浪,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坚韧的象征。
- 拟人:梅影的摇曳如同有生命一般。
- 对仗:如“岸横千嶂,霜月铺寒浪”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孤舟:象征孤独与漂泊。
- 流苏帐:象征温暖与柔情。
- 霜月:象征清冷与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眉黛低颦”是用来描绘哪个情绪?
A. 高兴
B. 忧愁
C. 生气 -
“梅影舟前飏”中的“舟”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稳固
B. 孤独与漂泊
C. 自由与快乐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爱情的向往
B. 对自然的赞美与思考
C.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王安石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比较冯时行的《点绛唇》和王安石的《梅花》,二者都利用梅花意象,但王安石更强调梅花的坚韧,而冯时行则侧重于孤独与思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