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金风玉露初凉夜》

时间: 2025-01-10 22:52:14

金风玉露初凉夜,秋草窗前。

浅醉闲眠。

一枕江风梦不圆。

长情短恨难凭寄,枉费红笺。

试拂么弦。

却恐琴心可暗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金风玉露初凉夜
——晏几道

金风玉露初凉夜,
秋草窗前。
浅醉闲眠。
一枕江风梦不圆。
长情短恨难凭寄,
枉费红笺。
试拂么弦。
却恐琴心可暗传。

白话文翻译:

在这初秋的凉夜,金色的风和露水轻柔地萦绕,窗前的秋草在微风中摇曳。我微微醉意,悠闲地沉睡。然而,梦中江风轻拂,却难以圆满。长久的情感与短暂的怨恨,难以寄托,只是徒然浪费了红色的笺纸。试着轻轻拨动琴弦,却又担心琴声会暗自传达我的心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风:指秋风,形容温暖而清爽的风。
  • 玉露:形容清晨的露水,洁白如玉。
  • 浅醉:轻微的醉意。
  • 江风:来自江河的风,带有水汽的清新。
  • 红笺:指红色的信纸,用于书信往来。
  • :轻轻拨动、擦拭。
  • 琴心:指琴所传达的情感。

典故解析:

  • 此诗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红笺”在古代常用来书写情书,象征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1030—1110),字善长,号少华,宋代著名词人。与李清照、周邦彦并称为“婉约派”词人,以细腻、柔美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作者常常身处于离别与思念之中,情感丰富而细腻,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忧虑。

诗歌鉴赏:

《采桑子·金风玉露初凉夜》是一首典型的晏几道式的词作,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象传达出难以言表的秋夜思绪。开篇的“金风玉露”便营造了一个清新而略带凉意的秋夜氛围,令人感受到季节的变换与内心的惆怅。诗中描绘了作者在这个夜晚的闲适状态,然而“浅醉闲眠”却又无形中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接下来的“长情短恨难凭寄,枉费红笺”,表达了对感情的深刻思考与无奈,虽然有许多情感想要诉说,但却难以找到合适的载体。这种情感的压抑与渴望,通过“试拂么弦”得以微微释放,然而最后又因“却恐琴心可暗传”而停下。这种对声音与心意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情感的敏感与细腻。

整首词在意象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情感内心的挣扎。晏几道用简练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共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风玉露初凉夜:描绘初秋的夜晚,金色的秋风和洁白的露水,营造出一种清新凉爽的氛围。
  2. 秋草窗前:窗前的秋草在微风中摇曳,增加了季节感。
  3. 浅醉闲眠:作者在夜晚微微醉意中安然入睡,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4. 一枕江风梦不圆:梦中江风轻拂,却难以圆满,暗示内心的遗憾和不满。
  5. 长情短恨难凭寄:长久的情感与短暂的怨恨,难以寄托,表现出对感情的无奈。
  6. 枉费红笺:写信的纸张被浪费,暗示情感的无法表达。
  7. 试拂么弦:尝试拨动琴弦,暗示想要传达情感。
  8. 却恐琴心可暗传:担心琴声能传达自己隐秘的心意,进一步表现出对情感的复杂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风与露水比作金色与玉白,形象生动。
  • 拟人:琴心被赋予情感,表现出人与乐器之间的情感联系。
  • 对仗:如“长情短恨”,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情感的深切怀念和心灵的孤独,展现了人对情感表达的渴望与困惑,给予读者深刻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带有温暖与清新的气息。
  • 玉露:象征清晨的纯洁与美好,反衬出夜晚的孤寂。
  • 江风:代表着流动的情感与思念,传达出内心的柔情与遗憾。
  • 红笺:象征着情书和对感情的寄托,承载着未能表达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风”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试拂么弦”中的“拂”字最接近的意思是?

    • A. 播撒
    • B. 抹去
    • C. 弹动
    • D. 拖拉
  3. 诗中的“红笺”主要象征什么?

    • A. 书信
    • B. 画纸
    • C. 装饰
    • D. 古玩

答案:

  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周邦彦《兰陵王·世情薄》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离愁的抒发,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细腻,语调相对轻快;而晏几道则更注重季节氛围的营造与情感的缠绵。
  • 周邦彦《兰陵王·世情薄》:同样描写了情感的复杂,但其语言更为豪放,意象更为浓烈,展现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词学研究》
  • 《晏几道研究》